浅谈提高课堂实效的措施
作者: 司旭摘 要: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层次的、全方位的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观念。要真正实现改革的目的,必须从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着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课堂教学; 提高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020-001
作为地理这一科目,和其它科目的教学相比有相通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就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精心备课,教学案一体化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若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在课前作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那就是要精心备课。备课包括“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等几个方面。要认真研究课标,把握课标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分析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设计重点的强调方式、难点的突破手段、技能的训练方法;要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水平,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目标定位有侧重,内容选择有不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预见性,教案设计的层次性;另外还要充分重视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集思广益。最终确定一堂课的内容如何组织,并以“教学案一体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方可做到师生目标明确一致,教学过程流畅高效。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课堂效率的高低,在根本上取决于学习者。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也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智力因素是基础,而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活动则起着启动、导向、维持和强化的作用。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尽可能使各种因素都发挥积极作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要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的新模式,确实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地代替学生学习,而要引导、指导学生通过自学、思考、讨论、训练、实践等多种活动,体验学习和探索的过程,独立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增强学习兴趣
地理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可利用的教学手段也多种多样,比如实物展示(地球仪、岩石标本)、地图(挂图、地图册、课本插图、手画板图等)、实地考察(星空、月相、工业区、城郊农业、岩层等)、多媒体资料(视频、图片、动画)等,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教学手段,或是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可有效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直观性,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这一章节的学习中,用Flash动画演示地球的运动,再结合地球仪实物演示,可有效增强空间表现力,把抽象的日地关系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很轻松地突破了难点。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我国自古就有“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等提倡质疑的优良传统。在课堂教学时创设良好的质疑氛围,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创新能力。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
4.营造轻松幽默的课堂氛围
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给人带来欢乐,并给人以启迪,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师语言机智诙谐、形象生动。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5.善于利用“最近发展区”,增强学习动机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之说,根据该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给学生的任务不可过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应掌握在“跳一跳够得着”的程度,否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会降低。
6.练好基本功,展示个人魅力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扎实的专业素养、渊博的知识面、流畅的语言表达、漂亮的粉笔字……都会使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能快速熟练地绘制板画,更是地理教师难得的“独门绝技”。各大洲轮廓图、主要国家轮廓图、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长江与黄河的示意图……在需要的时候信手拈来,给学生带来新奇的视觉冲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而授人以渔,则将终身受用无穷。”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例如指导学生利用手势解决水平地转偏向力问题、利用数轴解决区时计算问题、编歌诀帮助记忆等等。
四、注重板书
目前,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走入课堂,为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多种有效途径,板书则越来越被一些教师忽略。其实板书对提高课堂效率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板书有长时间地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作用。其次,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
五、合理把握课堂节奏
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有重点与非重点,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切忌平均用力。要想突出重点,可反复地讲,要想分散难点,则缓慢地讲;新课引入宜简洁,不能喧宾夺主;需要学生记笔记的地方,则应适当放慢速度。
节奏过快学生的思路能跟不上讲课的速度,后进生易出现掉队现象。适当停顿,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整理思路。节奏过慢,学生会觉得无事可做、注意力涣散。课堂教学中快、慢节奏的灵活把握,可使教学组织行云流水,顺畅自然。
六、理论联系实际
地理学中联系实际的材料很多,拥有大量的生活素材,适当联系实际可使教学过程鲜活有趣,并能学以致用。如“辨别地理方向”“自然灾害与人类”“旅游业与地理环境”“全球定位系统”等章节的教学。但是如果过多地引用材料,却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引出一些和课堂内容无关的问题,偏离了教学重心。所以在选取材料时既要有丰富吸引人的素材,同时要注意素材选取要紧扣主题,以及素材过渡的连贯性。
七、及时巩固,促进知识的内化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在学习完某项内容后应及时复习。如果等所学的内容全忘了之后才去复习,就等于重新学习一次,学习的效率就比较低。所以要提高课堂效果,必须留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堂总结,使知识系统化,并内化为学生统一的知识体系。另外,针对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时常出现混淆的现象,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适当的练习也非常必要。
如何提高课堂效果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以上只是本人的一点浅见,且提高课堂效果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只要我们愿意努力,愿意付出,肯定会在课堂教学中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