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抚午休”实践报告
作者: 孙海涛 臧育扬摘 要:集体催眠是对团体成员集中催眠的一种方式,把中国传统五行调理与催眠相结合,利用学生午休的时间,对课业紧张、考试压力大的学生进行安抚式的催眠午休,是我们首创的一种令学生积极休息的一种方式。
关键词:安抚午休; 催眠; 解压; 五行
中图分类号:G6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032-002
夏季是校园偶发事件的多发季节,一方面是由于天气炎热的缘故,校园内的学生普遍存在做课业不专注、听课不专心的现象。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学习压力大,课业繁重原因造成的焦虑和情绪急躁易怒现象。为了缓解和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南京29中初中部玉泉校区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催眠师张宁燕主任亲自开展了五行调理安抚午休的全新尝试,本次五行调理安抚午休的参与师生共2100多名,实验时间历时三个月,每天中午催眠安抚午休40分钟。经过近三个月的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数据比较:往年的季节偶发事件率数据比较,学生的情绪数据比较,课业专注度等关键数据比较。)
“安抚午休”是采用五行调理加催眠引导的结合一定的心理暗示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的高质量午休。旨在让学生在放松状态下高效休息,以达到安抚情绪、消减烦躁和焦虑、缓解疲劳和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中国的生命哲学非常重视整体和系统的关联,我们的先人用“阴阳”和“五行”把所有的事物联系起来。五行,是阴阳的不同状态,是古人总结的一套学说,主要用来说明万事万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孳生和相互制约,从而达到生态平衡。五行学说是一门善于解决多因素平衡、和谐与共存的学问,是一种很可贵的理论方法。五行的具体内容很简单,说的就是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以及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的关系。也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之间存在的相生、相克的复杂关系。“五行”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散和渗透,比如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具体的表现,就是五行在人体内部的体现。五行分对肝脾肾心肺,这是五脏,五脏又分别对五官,眼耳口舌鼻。比如肝对木、眼对木、主生发之气(五行又有五气之说)。
在性格方面,五行生克若不平衡,火多无制,急躁而欠涵养。水多无制,聪颖而意志不坚,亦且好动。木多无制,情重而仁厚。金多无制,精干而敏锐。土多无制,慈厚而好静。当然即使这样,通过后天的自我控制仍然可以达到性格平衡。“安抚午休”通过对学生的五行调理,使学生的身心获得内在平衡,让学生有效地释放压力,消解紧张与抱怨,使学生感受到内在升发的活力,生命在自在轻盈中喜悦地生长。
在调理五行的同时,辅以催眠,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感受由内而外的轻松与喜悦。身体内的压力、抱怨、紧张等都释放出去,放下急躁与固执,内心变得越来越轻松,伴随着内在的减压,身体也越来越舒适,充满活力与生机。1965年,英国医学会对“催眠”作出定义,即由他人引起被试一时性注意改变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被试可以自然地产生火油言语或其他刺激产生多种不同的现象,如意识和记忆的改变,暗示性增加,出现一些非同寻常的反应和观念。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催眠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暗示,人在被催眠的情况下,更加容易接受这种暗示。
现代的催眠术始于18世纪,是维也纳的一名医生发明的治疗方法,到了19世纪中叶,催眠方法逐渐被医学界和心理学界采纳,催眠术被广泛推广开来。中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劳逸结合的学习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中小学生个人健康成长。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中小学学生学业负担比较重,学业压力大,特别是临近中考和高考的学生尤其如此。学生的身心未发育成熟,不能正确有效的缓解压力,有时会出现紧张、焦虑和失眠等不良反应。因此,有效地缓解学生学业压力成为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安抚午休”用催眠引导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让学生能够提高午休的质量,不失为一种迅速而有效的方法。
接受催眠的学生处于一种似醒非醒、似睡非睡的状态,好像在做清醒的梦一样。通过语言的暗示,让学生进入到深度睡眠的状态。此时学生的身心都得到放松,通过催眠,还能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减轻学业压力,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能得到疗愈,从而健康快乐的成长。
为了解“安抚午休”效果,进一步改善方式方法,以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在校领导的支持下,特编制和发放班主任、学生、家长三个方面调查问卷,并进行了统计数据。针对学生的感受方面,共发放调查问卷2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21份。在午休时感到放松并经常睡着的学生有1247人,占到了总数的68.4%。午休过后感到轻松或者神清气爽的学生有879人,占到总数的48.2%。午休后感到疲劳减轻的学生有1334人,占到总数的73.2%,说明“安抚午休”在大多数同学中间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午休之后,下午1176位学生,也就是64.5%的学生犯困情况明显减少,学生焦虑、烦躁情绪有所消减的多达1348人,占到了总数的74%。下午时听课效率有所改善的学生有1163人,占到63.8%。学生作业效率有所提高的有1029人,约为总数的56.5%。更容易控制住自己情绪的学生有925人,占到总数的50.7%。说明“安抚午休”在情绪控制方面有较大的效果。希望继续实行“安抚午休”的学生有1490人,占到81.8%,比例很高,“安抚午休”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此外,同学们还针对“安抚午休”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和意见。尤其是优美的五行音乐得到大家的赞赏,同学们建议音乐的种类可以再多一些尝试。还有9%的学生提出意见:有的老师会布置作业让午休时做;有的同学说话声音大,睡不着。
针对家长的看法和意见,共发放调查问卷2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90份。孩子放学回家后,烦躁、发火等情况减少的家庭有1332个,占到了总数的74.4%。孩子作业效率提高的家庭有1121个,占到总数的62.6%。孩子放学回家后疲劳状态有所减缓的情况有1411例,占到总数的78.8%。1235名孩子的情绪更加容易控制,占总数的68.9%。
有1638名孩子回家后主动与家长谈过“安抚午休”的情况或感受,占到总数的91.5%。希望学校继续实行“安抚午休”的家长有1569人,占到总数的87.6%。另外,在意见和建议中进行补充说明的家长,半数以上希望学校多开展此类活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在班主任中共发放调查问卷36份,回收有效问卷29份。在第一题,班上大约有多少学生认真参与“安抚午休”,8位班主任的班级中100%的学生参与了“安抚午休”,占到了总数的27.5%。其它学生参与“安抚午休”高于50%的班级有14,占到总数的48.2%。低于50%的学生参与“安抚午休”的班级有7个,占到总数的24.1%。下午上课纪律有改善的班级有17个,占到总数的58.6%。班上打架、吵架等偶发事件减少的班级有13个,占到总数的44.8%。班上的卫生状况有所改善的班级有21个,占总数的72.4%。班上学生下午的听课、作业效率有所提高的班级有19个,占到总数的65.5%。希望继续实行“安抚午休”的班主任有24人,占到总数的82.7%左右。在有效回收的29份问卷中,6位班主任建议改善午睡环境,希望学校在教室统一安装空调,这样能够比较有效地改善睡眠状况。4位班主任提出,“安抚午休”需要有老师在场,不然效果不明显,并且最好只播放舒缓的音乐。还有2位老师认为,有些学生没有午睡的习惯,不必强制午休,可以让他们自由安排,强制学生改变睡眠习惯反而适得其反。
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多数学生能够通过“安抚午休”提高午休质量,在午休时感到放松,减轻疲劳,提高下午学习效率,消减学生的焦虑、烦躁情绪,提高听课效果。安抚午休让学生在放松状态下高效休息,有效减缓学生压力,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疲劳感。学生放学回家之后烦躁、发火情况逐渐减少,作业效率有所提高,疲劳状态减缓,情绪更加容易控制,多数家长希望能够继续进行“安抚午休”。在针对班主任的调查问卷中,他们在肯定“安抚午休”的成果前提下,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和建议,比如硬件条件的改善,安装空调,改善睡眠环境,播放舒缓音乐等进一步加强学生睡眠条件的改进办法。
综上调查结果,“安抚午休”在学生中带来一定的积极效益,五行调理的理念在学生中得以普及,学校的偶发事件率明显较往年下降,参与“安抚午休”的全校师生无明显不适感觉,家长和老师能够普遍支持这样一种形式的午休形式,这是集体催眠的一次大胆尝试,这更是中医理论在经过中西结合创新模式下的发扬光大。在第一阶段的实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我们还将根据家长、教师、学生反馈的意见继续改进办法,提高催眠的效率,争取把这一成果不断巩固和完善起来。我们也希望家长、教师和学生在下一学期能够积极配合“安眠午休”,使之这一成果更好地为学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