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轻轻松松写作文
作者: 杨英摘 要: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有效地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现象,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写作文,应从丰富习作积累、捕捉练笔时机、提供展示舞台等几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写作教学; 丰富积累; 轻松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097-001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然而,作文现状却是学生怕写、教师怕教、家长怕指导,怨声满天;内容千篇一律,框架模式化,语言成人化,情感造作化。如何才能有效地消除这一现象,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写作文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丰富习作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学生面对作文题目紧锁双眉,无从下笔,问其原因,没内容可写,没词语可用。其实只要教师平时能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多阅读,多开展活动,多关注社会生活,学生就一定能写出内容充实、感情充沛的作文来。
1.立足课内外阅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小学语文课本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都是学生写作的优美范文,要让学生篇篇熟读,甚至背诵。在具体的课内的阅读教学中,不但要引导学生积累文本中的妙词佳句,而且要随时记下同学或老师的“妙语连珠”。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感悟学法,总结写法,逐步形成阅读技能,提高阅读效率。如理解词句的方法、背诵课文的方法、布局谋篇的方法、质疑问难的方法等。
2.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开展各种活动正适应他们的心理特征。在活动中学生能享受到快乐,在快乐中能获得真切体验,并且乐于把活动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这些活动长期地、牢固地深存在学生的大脑皮层内,一旦提笔,学生能回忆当时的活动情景,顺利地进行写作。如春天到了,可组织学生去郊游;植树节来临可组织学生去植树:学习剧本就组织学表演:六一节到了就组织学生排练文娱节目……总之,让学生开开心心地活动,真真切切地体验,用他们美好的心灵感受生活,用他们灵巧的双手描绘七彩的童年,让丰富多彩的生活成为学生写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3.关注多彩的社会生活
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大自然是学生最好的课堂。记得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叶老的这句话精辟地写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不同层面观察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事、物,从中获得感性认识,积累第一手写作素材。走进家庭可记下家庭生活中的精彩场景,如过生日、吃团圆饭、帮父母做家务等;走进社会可记下社会生活中某些镜头,如马路上的风景、汽车上的风波、购物时的插曲等;走进自然可随时捕捉写作素材,如云卷云舒、风雪雷电、日升月落、花鸟虫鱼等。只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学生一定会广开言路,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二、捕捉练笔时机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练笔是作文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什么事情都一样,要熟练,惟有常常去做,规规矩矩去做,要把写作的手腕训练熟练,就必须常常去写,规规矩矩写。”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善于凭借教材这个例子举一反三,指导学生勤于练笔,提高表达水平。
1.句式仿写
儿童有着天生的模仿才能,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途径,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的桥梁。如在学习《孔子游春》一文第二自然段时,在学生读懂语言文字后,就可以指导学生仿写句子练习。要求是用文中“——是她——”句式写几句话,表现大自然与母亲的相似之处,在句式表达上运用比喻、排比、拟人修辞手法。这种练笔有利于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写作知识运用到写作中来。
2.范文引路
每篇文章的写法各不相同,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写法模仿练习,提高学生的布局谋篇的能力。如《小镇的早晨》一文,从全文角度来讲是按分-总的方式写的,而从一至三每个自然段来讲又是按总-分的方式来写的。学习这一课时,教师就可设计按“总-分”或“分-总”的方式来写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练笔,训练学生的写作技法。
3.抒写感想
有些文章、有些事情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极大的震撼,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及时把内心的感想真实地表达出来,如《暴风雨》一文,学生读后感受颇深,当时我就让学生写篇读后感,好多学生的感受就相当精彩与深刻:阳光总在风雨后;成功的背后是艰辛;敢于面对困难勇于挑战自我……感受其实就是表达的冲动,抓住这一契机,及时引导学生抒发,效果不言而喻。
4.联系实际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要写请假条、留言条、表扬稿、通知、寻物启事等,教师应随机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写作。
三、提供展示舞台
哲学家詹姆士曾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学校都有羡慕别人和希望得到别人羡慕的心理。教师应把握住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为他们搭建交流习作的平台,让他们在交流中感悟怎样写语言优美、内容具体、构思新颖的文章,展示自己独特的习作魅力。
1.开辟专栏
在教室的板报墙上开辟专栏,一天一更改,引导学生将当天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好人好事或焦点问题进行评议,形式多样,内容长短不限,专栏的题目由学生自己定。这种形式让学生尽显风采,也让学生大开眼界。
2.佳作赏析
学生的优秀习作总想得到别人的认可,想与别人共同分享,教师可借助教室里的学习园地、自办作文报、每天诵读等形式展示佳作;在家可将优秀习作读给家人听,获得他们的赞扬。
3.鼓励投稿
平时,组织学生踊跃投稿,争取作文能在报刊上发表。我校创办的《红杏报》就是学生习作成长的沃土;近年来我校有几十篇学生习作在省市级刊物发表,这是对他们最好的奖励。
“生活如同泉源,文章犹如溪水,如果泉源丰盛而不枯竭,那么溪水就会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文章倒语》序)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悉心指导,善于发掘,勇于开拓,相信学生不再“望文生畏”,而是轻轻松松地写出无数鲜活的习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