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真实 有效
作者: 陈惠琴摘 要:评价是美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评价的目的不是给幼儿划分等级,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每个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 美术教学; 评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105-001
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幼儿园美术教育并不是教幼儿什么惊人之作,而是使他们能发现自己的潜能,建立大胆创造的信心,养成坚忍不拔的毅力,为将来无限的发展创造可能。在幼儿美术活动评价环节,我尝试了以下方法:
一、接纳赞赏式
在评价幼儿作品时,我克服以前那种对幼儿作品“对”与“错”,“像”与“不像”的简单化评价,而用接纳、赞赏的态度进行评价。例如,在美术活动《母鸡和小鸡》中,鑫鑫小朋友画了三只形态各异的小鸡,并添画了小草、小花,画面既生动又漂亮。我看见了,走过去摸摸他的头,向他露出了赞许的笑容。可是,意想不到的是在集体评价时,发现鑫鑫原本生动漂亮的小鸡图画上,已经画满了黑黑的、杂乱无章的线条。我很想说:“小朋友看看,鑫鑫的画美吗?这样乱七八糟的画是最难看的,小朋友不要向他学习。”但看到鑫鑫的目光,我忍下了。我指着画问:“鑫鑫,你的小鸡画得很漂亮,为什么又在上面画了黑黑的线呢?多可惜呀?”鑫鑫委屈地说“不是黑黑的线,是小鸡在草地上玩的时候,突然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小鸡赶紧跑回了家……”多生动的故事、多可爱的想象呀!我庆幸我的话没有说出口,不然就错怪了孩子。
传统的评价方法以横向比较居多,优秀的孩子总是那么几个,他们的画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也总有几个作品可能有些脏乱潦草的孩子,他们则很少受到老师的表扬。其实对于后一种孩子,我们更应该多关注、多观察、多指导、多鼓励表扬,使孩子能直接感觉到老师的关心,并增强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进而产生积极的情感,树立自信心。
二、元素提取式
幼儿美术创作语言的积累在于不同个性化作品中美术基本表现元素的提取。比如,有些作品色彩感特别强,有的是以线条变化为特色,有的则是构图别具一格……针对作品不同特点,我运用“元素提取”策略,有重点地帮助幼儿感受和积累最有价值的元素,这在评价环节中,是我着重把握的“点”。我认为,评价时可依据“新”“奇”“稚”“满”的标准进行评价。“新”指构思新颖,“奇”指想象奇特,“稚”指童真稚趣,“满”指画面丰满。如在《我设计的汽车》活动中,有的幼儿设计的汽车构思独特,在马路上按规则行驶;有的幼儿设计的汽车与众不同,个别零件还有特殊用途;有的幼儿设计的汽车形态各异,猫头车、房子车、花瓣车等;有的幼儿设计的汽车线条大胆流畅,充满整个画面。对于这些不同的优秀作品,我们都要一一进行特别的评价,让孩子在评价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时间随机式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幼儿间的个体差异表现较为突出,幼儿不仅在创作内容、创作方式上各有所爱,更多时候,常常因为幼儿作画完成速度不同,使教师无法进行集中性评价,导致评价这一环节经常不了了之或只是蜻蜓点水般地流于形式,体现不出评价应有的价值。在实践中,根据每次活动的特点、幼儿操作情况等因素,我灵活安排评价时间。如果幼儿完成时间相对集中,就组织幼儿集中评价;如果幼儿完成速度不一样,就需要边组织先完成的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互相评价,边等等速度慢的幼儿;如果整体完成都比较慢,就需要先给予幼儿充分创作的时间,然后把评价活动安排在自由活动时间,或安排在平时的生活活动中,比如午睡起床、梳头、喝水的时候,都可以进行美术评价活动。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状态下观察作品栏里自己和同伴的作品,谈谈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谁的画有进步?等等,老师适时以插话的方式参与到评价活动中,这样安排评价活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参与评价显得格外投入和积极。
四、幼评师助式
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以往教师讲、幼儿听的评价模式,尝试让幼儿参与评价,给每个幼儿观察、品评、表达的机会,并努力实现幼儿“会看,会想,会说,会改”的目标。如在中班美术活动《多彩的树》中,我们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的树。幼儿创作陆续完成时,老师请每个孩子把自己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并鼓励他们向其他已完成的小朋友说说自己画的什么、怎样画的,同时仔细观察别人的画与自己的画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在这种自由、宽松的气氛中,教师是一个参与者、倾听者,不时用点头、微笑、鼓掌等方式表示对发言者的肯定和赞扬。等到大多数幼儿的画都展示出来时,每个孩子领取三颗五角星,给他们认为最美的作品贴星星。这一活动大大激发了小朋友参与评价的热情,他们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大方地送出自己手中的五角星:“这棵树的颜色真漂亮。”“这棵树就像一把彩色的大伞。”“这幅画上有树妈妈,还有树宝宝。”……孩子们观察着、议论着,他们互相欣赏、互相评价,并用自己手中的五角星表达自己对同伴作品的喜好。让幼儿成为评价主体的尝试,不仅调动了幼儿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促进了幼儿同伴间的交流和相互了解,培养了幼儿在集体面前大方、自然表达的能力,进而促进幼儿学习自主性的发展、自信心的提高。
此外,在评价方式上,也力求做到不拘一格,采用语言评价法、游戏角色评价法,或者用符号评价法,比如打五角星、画大拇指、贴皇冠等。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怎样的评价更有利于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更有利于调动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更有利于幼儿的主动学习、自主发展,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继续探索、总结。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和教育评价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2]彭俊英.从纲要看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发展方向,早期教育,2002(5)
[3]王志明主编.幼儿园教育活动与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
[4]刘迎朗,刘勉怡译编.少儿绘画辅导探索,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