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作者: 王进

摘 要:本文将针对当前学生的数学学习问题进行研究,以各种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019-001

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主要强调的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引导下,把数学教材作为教学的中介。其课堂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作为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的知识、发展培养数学能力,最终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数学活动过程。那么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就要改变单纯的一个讲台,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学习的过程,从而达到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创造问题与应用知识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并且能够学会学习。

一、高中数学中合作学习教学

合作学习是当今教育关于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影响最大和成果最多的领域之一。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定义是指人们从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出发,从而设置出民主的教学氛围,并且通过学生之间一系列的相互帮助和教师引导解答表扬等相关活动的交互作用,来完成一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最终真正达到让每个学生在认知和情感等各方面的积极发展效果。

合作学习的教学原则:一是人人参与学习性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几个同学一组的分配,并做到学生成绩有好有差的搭配原则。二是学习主动性原则,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去参与学习,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一切思维,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教师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只是一个创设问题情境的设置者,在学生方面也只是一个引导、组织、评价者。三是平等性原则。人人平等是一个人人格被尊重的基础,只有被尊重了,自己才觉得是集体中的一员,当其小组成功了,就会感到光荣和骄傲,而不断激励大家共同努力。四是自由性思考学习性原则。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要过多地参与学生的讨论,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针对每个问题进行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得到结论。这样才能让学生敢于学习勇于表现,让学生真正从个性、能力、思维品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指导,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多种数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创设情境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去探究式学习。一是教师在课堂上多举案例,如假设老师在某市购物,恰巧遇到这样巧合的事情,在甲商店时,搞优惠销售活动,是所有商品按九五折销售,而在乙商店时遇到搞的优惠销售活动是凡一次购满500元可领取九折贵宾卡。为了买到更便宜的,现在要问同学们,老师到哪家商店购物更实惠。对于这种生活化的问题,与我们是息息相关,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就会来。他们也很想知道哪家商店更便宜更划算,有利于他们以后更好地节约钱,所以大家都会踊跃参与。通过这样的锻炼方式,把枯燥的学习知识引入到一个故事情境中去考虑问题,让学生愿意为这种生活问题去考虑,做一个精明的生活有心人。其实这样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习惯,并且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是学以致用的目的体现。

随着计算机的高速发展,多媒体应用于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将会使数学的教学变得轻松愉快。因为多媒体教学是集声音、图像、图形、文字的功能于一体,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让同学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教师在教授立体几何图形时,对于空间的想象同学往往感到很困难,教师就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演示这些立体几何图形的变化、位置。例如:在电脑中放一个三角形,看三角形的几何变化,如把α、β、α+β这三个角作在同一个单位圆中,那么关于sinα、sinβ、cosα、cosβ的值很容易在单位圆上的位置找到答案,而我们的目的是期望能用cosα、cosβ、sinα、sinβ的几何值来表示cos(α+β)。结果是什么促使我们想到作“-β”?这时我们知道旋转变换就是在几何中常见的变换方法,那么就将△P1OP3逆时针旋转到关于△P4OP2位置的变化形式。通过多媒体,我们就能直观地看到其变化形式。在新课标下,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学生开拓思路,教师比较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在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讲解,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因而,高中数学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即学生在听课时注意力高度集中,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演示,适当做好笔记,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

新课程对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教师要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史、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阐明数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以此引导诱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提出一些新颖有趣、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发言与讨论。教师还要通过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有机的联系来挖掘和揭示数学美,让学生从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并通过自己的解题来表现和创造数学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枯燥乏味中解放出来,进入其乐无穷的境地,以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总之,教与学是一个双边的事情,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方法,而学生需要更刻苦学习,才能把高中数学学好。

参考文献:

[1]逯全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2]王琨.浅谈如何做好高中数学教学设计[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12)

[3]韦剑.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学教学参考,2009,(14)

[4]施建华.高中数学教学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07)

[5]唐文勇.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时代教育,2007,(0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