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心理描写深化主题思想
作者: 杨敏摘 要: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所选择的一切材料都应该为主题服务,只有这样,文章才会中心明确。而为主题服务的作者的心理描写除了能起到一般材料的作用之外,还能使文章的主题更加深入,给人余味无穷的感觉。
关键词:心理描写; 深化主题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045-001
一、通过幻觉深化主题思想
幻觉是人物情感的“折光”反映,它和人物的思想、性格、处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一个人内心渴望某种事情或是害怕某种事情时,他常常会产生诸如“隔墙花影动,疑是故人来”之类的幻觉。
如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于是她急忙把整束火柴中剩下的那些都擦亮了,因为她非常想把祖母留住。这些火柴发出强烈的光芒,照得比大白天还要明亮。祖母这次特别显得美丽和高大。她把小姑娘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两人在光明和快乐中飞去了,越飞越高,飞到既没有寒冷,也没有饥饿,也没有忧愁的地方去了——她们是跟上帝在一起!”
作者通过幻觉描写展现理想,不仅凸现小姑娘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而且激起读者对饥寒交迫的小姑娘的无比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无比憎恨。
二、通过内心独白深化主题思想
内心独白法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通过人物的自我表述借以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及其过程。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对自己讲不同的话,这不同的话就能反映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
如魏巍《我的老师》:“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这句内心独白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师之情。
都德的《最后一课》:“从此,我再也学不到法文了!只能到此为止了……我这时是多么后悔啊,后悔过去浪费了光阴,后悔自己逃了学去掏鸟窝,到沙亚河上去滑冰!我那几本文法书,刚才我还觉得背在书包里那么讨厌,显得那么沉,现在就像老朋友一样,叫我舍不得离开。”这段心理描写,深刻表现了法国孩子们对侵略者强烈的憎恨,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突出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写封建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揭示封建社会不可挽回的命运;写宝黛的爱情悲剧,鞭挞吃人的封建礼教,这是《红楼梦》的主题。所有的艺术手段必须围绕这一主题而运用。自然,心理描写也不例外。
例如,第二十二回中,写元春于元宵节制灯谜送大观园,众人猜谜时贾政内心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瓢飘浮浮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此回题目中有“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一句,谶语即将来要应验的话。贾政所虑的“一响而散”即为贾府之兴盛只是瞬间的繁华;所虑的“打动乱如麻”,即为后来贾府接连出事令人不堪应付的局面;所虑的“飘飘浮浮之物”即指贾府之荣华富贵实为虚浮不牢靠之物;所虑的“一发清净孤独”,实为一家人死的死、嫁的嫁、出家的出家……这与贾府后来的一些事件是吻合的:宝玉失通灵—元妃薨逝—黛玉离魂—探春远嫁—大观园闹鬼—金桂自焚—贾府被抄—凤姐病笃—贾母寿终—妙玉被劫……关于贾政的心理描写,实际上是对作品主题的暗示。第八十回中关于黛玉自悲的心理描写、第九十七回中关于紫鹃怒挞世态炎凉的心理描写、李纨悲黛玉的心理描写都起到了突出主题的作用。
三、从旁叙述深化主题思想
从旁叙述采用第三人称的方式描写人物心理,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活动,通过作者介绍式的描述表现,常用“他想”、“他回忆”、“他陷入了沉思”等词语标示。
如冰心奶奶的散文《笑》,作者在写了三幅“笑”的画面后,在文章的结尾处有这样一段心理描写:“这时心下光明澄净,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这样的心理描写不但使我们感受到了“笑”的画面中关于“爱”的主题,同时也使我们感受到了世间的美好以及作者心灵的美丽,把我们带到了一个静谧的“美”的世界。再细细品味,还能使我们想到更多关于“笑”的含义。
学会通过心理描写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是直接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状态的一种写法。跟语言、行动描写相比,它更能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思想斗争,不但可以把人物写“活”,而且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