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实效性
作者: 张颖摘 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作为学生的朋友参与课堂学习,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与学生平等对话,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开放性教学氛围。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051-001
叶澜先生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界最具感召力的声音。怎样让课堂的主人——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敢于质疑,敢于挑战老师和教材;怎么能让所有学生都主动参与课堂,展露自己的才华,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让人感受到课堂中焕发出的生命活力,是新课程理念下每位老师应深思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实效性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工作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体。其中,教是主导,学是主体;教是为了达到“不教”也能学的目的。教师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知、情、意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为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让学生“动”起来,以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1.开动脑筋,多思考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的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例如,在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围绕“消费者有哪些合法权益?”为主题进行小组调查。学生们6-8人组成一组,在社会上、校园里进行调查,将调查的任务落实到每个小组成员的身上,对调查的结果开展小组讨论,作出报告。最后,开展全班展示,得出主题结论。通过合作,激发了学生探新觅胜的情趣,将课堂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在共同探究、共同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促进了学习过程的和谐。教师适时进行引导,便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2.开口讲话,多讨论
在讨论中,学生能学会吸收别人的信息、知识和经验,形成新的思考和理解。将讨论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体验活动有机结合,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现象、时间和观点的质疑,鼓励学生自己主动求证、大胆发言,对学习中的问题敢于陈述己见,展开讨论,以开拓思路、活跃气氛。实际上,学生准备发言的过程,也就是思考、运用教材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及时组织讨论。如讲到“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时,可进行“权利和义务是否可以放弃”的课堂讨论等。这样,既启发了学生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动笔记记,多练习
通过鼓励学生勤做学习笔记、写预习提纲、编制试题、动手解答等方式,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们能自觉做到课前自己预习,课堂互相督促笔记,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适当练习。还可以经常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学生自己编写试题,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二、以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1.采用多种形式,使课堂教学情境化
思想品德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教学可以通过具体的情境设计,如小品、歌曲、诗歌、漫画、角色扮演、游戏、演讲比赛、辩论赛、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达到知、情、意、行的真正统一。
2.打开书本和生活的通道,使课堂教学实践化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要求把实践作为认识的起点。因此,教学中应该打开书本和生活的通道,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探究真理。在学习《做一个自尊自信的人》时,我利用“龟兔赛跑”的故事进行了一次实践活动教学。我先让学生重新设想龟兔赛跑的结局,然后把故事表演出来。学生一个个插上想象的翅膀,跃跃欲试,兴趣高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有的小组表演的是兔子没有因为上次的失败而颓废,自尊自信,一路奔跑不息,终于赢得鲜花和掌声;而乌龟在已经失利的情况下,依然执著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直到终点,显示了永不言败的精神。有的小组大胆想象,赛跑过程中有着陡峭的山路、宽阔的河流等障碍物,兔子背着乌龟上山坡,乌龟驼着兔子过河,最后取得了双赢的结局,表现了强烈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既学道理知识,又体验到参与之乐。
3.走进学生,让课堂教学主体化
学生如果很喜欢某位老师,对这位教师的课就会很感兴趣,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好这一学科,即使遇到困难时也会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作为学生的朋友参与课堂学习,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开放性教学氛围,从而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直接体现课堂教学的主体化,恰如其分地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让更多的人成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成为我们全社会努力追求的一个目标。“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有良好教育成就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温暖的,是一个阳光普照、开满鲜花的未来。对教育方法的研究与探讨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更高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