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课如何科学运用视频资源
作者: 朱勇摘 要:笔者在观摩了很多优秀音乐课之后就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也可以说是亮点,就是有非常精彩的视频资源更好地为课程服务。本文将与大家一起探讨如何科学地运用这些视频资源。
关键词:视频资源; 高中音乐; 科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064-001
音乐课是肯定离不开视频的,一节好的音乐课肯定要有非常精彩的视频资源更好地为课程服务。那么我们应当怎么科学地运用这些资源呢,在这里我提出几点想法与大家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一、认真地备好课,精选视频
对于音乐课,在备课阶段老师花大量的时间通过网络媒介寻找音乐资料, 筛选下的音乐资料并不是直接就能拿来用,音乐课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在备课阶段,大量的工作还应放在对资源的“包装”和整理。比如:有些视频资料太长,而实际需要的只是中间的一个小片段,那我们就要用视频软件进行剪切;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为了便于学生对主题的记忆,我们还要把主题音乐单独拿出来;要用到的音乐资料音质、画面效果是否是最好的,能否找到效果更好的。资料整理好后还要在多媒体课件上,把资料放在合适的环节,要用得合理、用得恰当,发挥资料自身最大的价值。
二、让优秀的影视作品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由于音乐教材的局限性,不可能所有的课都能非常吸引人,要想把这些不怎么吸引人的课上好就得看怎么样去利用我们的视觉感官了。人们常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好的音乐带给人们听觉的享受,但在某种程度上,音乐也是视觉的艺术,谁能说“高山流水”、“二泉映月”不是音乐带给我们脑海里的视觉享受?音乐与视频总是有着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有了音乐,画面才产生了无与伦比的感染力。例如电影音乐,它所带给您的,不仅是单纯的喜悦心情,还有发自内心深处的共鸣;而有了影像,音乐才更能深入人心;即便是没有影像的音乐,听者也会在自己的脑海里幻化出一片生活场景、一幅感人的画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音乐的意境。比如在湘版《高中音乐鉴赏》中《从古典走向浪漫》一课中,我们肯定得把贝多芬的最伟大的一首作品《第九交响曲》拿出来评头论足一番,但是我们的教学现实是绝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听这样长篇的古典交响音乐,可作为一个高中学生如果连这样的经典作品都不能认真地安静的欣赏的话,那我们的教学可以说就是失败的,我记得我当时是一个礼拜8节课,在前3个班级我就是用的教科书配套的CD给同学们欣赏,效果可想而知,很一般,很多学生课后和我交流说听得太沉闷了。我也很无奈,于是在网上去找找看有没有这方面的影视资料,有很多关于《第九交响曲》的视频材料,但我还是不太满意,主要是太长了,连我都听了不耐烦的话更不要说学生了,就在我差一点要放弃的时候,我一个同事说有一部电影叫《复制贝多芬》,里面可能有你想要的东西,于是赶紧搜索下载,看完之后我真正的震撼了,我这才知道,无论我想对学生怎样讲解这部伟大的作品都是徒劳的,本身高中生的知识结构不是小学生,基本上每个人都可以对贝多芬评头论足一番,学生需要的是在短短45分钟的课堂怎样真正融入《第九交响曲》,语言无法表达,身体每次的反应,大脑中化学信号的刺激才是这首曲子的灵魂。如果课堂语言能够描述,那谁还需要《第九交响曲》?谁还需要贝多芬?我如获至宝地把这部电影中那一段关于《第九交响曲》首演的视频剪辑下来,在接下来的5个班级的教学之中的教学效果可谓轰动,学生从来没有这么安静这么认真这么仔细的去听这部伟大的交响曲,电影把这部伟大的作品浓缩成一段15分钟的现场演奏版本,贝多芬默默承受着上帝给予他的无边悲怆,上帝终于感动了,心血来潮与他悄然耳语,贝多芬努力辨析,挣扎着记下千古一晤,用音乐呈现于芸芸众生。课后很多学生在交流,我相信他们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一定会有把《第九交响曲》从头到尾欣赏一遍的冲动。
三、运用合适的多媒体手段上好音乐课
多媒体走进课堂早已成为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在音乐教学中发挥了它强大的作用。多媒体的运用大大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发挥媒体作用、培养学生能力。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有了美好的视听感受,就能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将乐曲所表达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增强直观性,缩短教学时间。同时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记忆。我们常规下的高中音乐鉴赏课不一定要求你做出多么精致的课件,但一定要有优质的音响、优质的视频。不得不说的是音乐教材的配套CD音质只能说是一般,视频材料更是屈指可数,作为音乐老师我们也能理解这是出版商要考虑到版权的缘由。但高中生的审美能力越来越高,他们有权利欣赏到最好的音响与视频,我们音乐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最好的、最适合的版本。好的音响就是能够让人感受到深远意境的音乐,而好的视频,则能够对音乐意境做出最好的诠释,能够引起人的共鸣和震撼,它在某种程度上比单纯的音响更能够震撼人的心灵,因此选择好的音响与视频,是音乐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大师的优秀作品,是我们音响与视频的首选版本,虽让教材中不能提供最优秀的音乐与视频,但音乐老师有责任去不辞辛苦地为学生寻找最好的版本,这对学生很重要,学生是一张白纸,先入为主,质量不高的资料很可能就此毁掉学生一生欣赏音乐的耳朵。
当然,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是一个引导者,视频资源只是一种辅助,是为教学服务的。我们老师切忌在课上把自己变成多媒体播放器;教学只是一味地把找到的音乐资料罗列给学生看;这些现象都违背了音乐教学的本质。科学地运用视频资源,而绝不是做视频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