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 胡燕华

摘 要:《英语课程标准》(试验稿)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了英语课程任务的首位,进一步明确了小学生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笔者认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改进我们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英语; 模式; 主动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080-001

依据小学教育学、心理学及英语主动学习理论,我认为“主动学习”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为: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启发引导—主动探究—言语交际,这种教学模式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成才的先兆,是追求真理的第一步。这一环节是指通过教学设计,激发主体持久的兴趣,把求知变成内在需要,为教学过程创设最佳的实践与认识活动做好充分准备。教学中,教学情节对学生的吸引力越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反应就越强烈。

二、创设情境

这一环节是指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通过感觉器官作用于知识客体或现实客体,使学生清晰地认识理解表象,产生言语交际的一种向往之情。教学中,通过知识客体或现实客体对感觉器官的刺激,大脑对表象产生能动的反映。

教师要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充分观察、细心体验,即“感性接触”。因此,教师必须设计好文字材料、声像材料、直观教具等。力求体现知识性、趣味性、可操作性,激发学生调动多种感官,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参与感性接触活动。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在感性接触的同时,通过大脑对表象的能动的反映,使主体对表象产生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让主体在起初或模拟情境中,理解和交流所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激发、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

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7时,为了让学生学会有关“food、shopping”的语言,进行言语表达,创设教学的活动:1.把讲台当作柜台,用精美的剪贴充当“货物”,a glass of milk,a bottle of orange,a cup of tea,cakes,apples,oranges...2.师生分别扮演“营业员”和“顾客”进行购物情境对话。3.引导学生着重掌握Can I help you? 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 What about something to eat? What would you like?等语言知识,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由“感性接触”到“理解表象”,进而运用学到的语言材料尝试交际性操练,充分展示了主体的能动作用。

三、启发引导

这一环节是指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在积累的语言材料和句型结构的基础上归纳出语法规则,从而认知和内化语法规则,使感性集训升华到理性认识。

首先,要做好“感性训练”工作。教师可以针对重点语言材料、句子结构,有目的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重点语言材料、句子结构进行举一反三的操练,以达到熟练的目的,增加感性认识。

其次,让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推理的积极思维活动,归纳出规则,并利用语言规则,促进理解语言材料的速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规则进行言语交际的能力。也就是说让学生在教学活动的本质中发现规律,从而得到“理性升华”。

例如,学生已经知道以元音开头的名词表示单数时要用an—an apple, an egg, an ice-cream, an orange, an umbrella. 利用元音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之处,启发学生从甲物联想到乙物,并学会运用甲物的分析方法来分析乙物:告知the apple的the中字母e不发|?藜|,而发|i|音。轻松理解并掌握与以元音开头名词连接的定冠词the 中字母e发|i|音这一规律。

四、积极探究

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学习也是这样,“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探究过程也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引导学生质疑问题,是训练思维能力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积极探索、寻求的途径。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是学生欲求主动完成学习内容的体现。因为学生在学习中有疑问,就说明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大脑在积极地思考。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以不同方式对语言材料加工分析,在实践中,发展主体的自我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解决问题,获得规律性认识。

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B Unit10时,教师设计问题:“Dose someone know how to play these ballgames(football、volleyball、baseball and so on )?并让学生表演出来,自己怎么想的就怎么演。”教师鼓励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发散他们的思维。或者让小组来演,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各项能力。

五、言语交际

这一环节是指让学生在机械操练、意义操练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言语交际,以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和创造能力。模仿、机械地运用语言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主体必须积极作用于知识客体和现实客体,加强运用语言的交际性训练,使语言学习过程交际化,掌握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这种“主动学习”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并不排斥灵活性,相反,教学模式应根据年级的高低、课型的不同采取适当变式。这种变式,一方面体现了对不同课型特色的关注,另一方面体现了对不同教法的探讨。教学模式宏观的稳定性与微观的灵活性,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另外,主体积极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极有利于学生们自身认识的提高和智力的发展。在设计不同年级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时,始终应遵循主体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

任何的教育改革都应当首先是教育理念的变革,优化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东西没有变,在操作层面上的创新、实验都不过是隔靴搔痒罢了。有位著名的语言学家曾这样说:“尽力在语言的药丸上涂上欢乐和果酱”。现时课堂教学所需要的不是灌输,而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