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有效提高小学生英语语篇复述能力的方法

作者: 金明

摘 要:小学英语教学中“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学生首先要有说的动机,同时要具有思维的敏感性和条理性,以及表达的灵活性。要求学生能有运用英语口语的语言结构形式的能力、定向表述的能力和正确运用英语语音来表情达意的能力。

关键词:提高; 语篇; 复述能力;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082-002

小学英语的学习过程就是认知加工过程,其中说话就是从记忆中提取信息,进行组织、输出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说的能力就是其在对视听感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在教授语篇教学的时候都面临着一个同样问题:如何提高学生对语篇“说”的能力,即学生复述语篇的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填”引述

小学牛津英语教材的语篇教学安排具体为三到四年级为纯对话教学,五到六年为背景+对话教学。这样的教材安排体系主要是为了能让学生能通过交流的形式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通过交流达到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但是这个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可以用“填空”的方法引导学生合理的复述语篇。

首先教师可以采取口头填空的方法,在一些比较简单的语篇教学中,教师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采用出示字幕的方式,用横线或者括号代替部分的关键单词和四会句型,让学生口头填空进行复述。而在常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引导复述的方式让学生口头填空。比如在教学4B《Unit8 Open Day》时,教师就可以口头填空:This is Ben’s classroom,it’….There is/are …in it? Do you know?What’s in the music room? There are….这样的填空方式能有效的减少学生复述的压力,在不知不觉的过程接受了语篇整合复述的过程,收效较高。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书面填空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语篇的时候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在设计教案的时就要预设复述的环节,同时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的语篇加以修改和完善,把语篇中的背景教学和对话教学进行有机的衔接,同时分析出要复述的重难点。然后教师根据这些条件给学生设计一份语篇教学的书面填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时让学生填写完整复述的材料,再让学生以这个复述的材料来描述课堂教学所学的知识,应该说有效地降低了复述的难度,学生一般都能在此基础上得到复述的信心。

二、以“纲”提述

英语的语篇教学在每一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同时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对语言知识的设定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这个特点,采取以提纲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指导高年级学生,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达到锻炼其说话的目的。

以板书为纲,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忽视板书的设计,认为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这对语篇教学有着很大的弊端。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进行板书时,要有意识地在板书中体现要求复述的结构层次、大意以及重点词语,为学生提供复述的框架。如在教学6B《Unit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时,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有针对性的板书,用这个板书的提纲来指导学生的复述,让学生看着板书得到一个直观的印象,从而提高学生复述的能力。

以图表为纲,教师在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图标的方式找到语篇的主要内容。图表可以一目了然地让学生掌握课堂教学的信息,在整理和归纳的图表中教师可以用Where/Who/What/How等方式列出主要的教学信息,让学生在了解这些基本的信息后,自由地发挥进行语篇的复述,此法在教学一些如5B《Unit1 A new term》时展现了功效性,学生针对着分类信息,很快能复述课文任务的爱好科目,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以关键词为纲,就是在教学的过程有效的提取出语篇的纲领扼要性的词或者词组,让学生在熟记这些呈现的词或者词组,在自己的记忆中形成一个语篇的网络结构。然后让学生通过这些词和词组进行自主的加工生成,把教师提供的提纲变成自己复述的铺路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对四会词组的记忆,巩固了词汇教学,取得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三、以“情”感述

小学英语都以情境教学为主,在视听教材的介入下,使教学的静态的或者动态的画面,能声像并茂地映入学习眼帘,进入学生的大脑思维。教师把情境带入教室,使语言自然融入背景中,为学生感知制约环境中的真实用语和分析相应的相互作用影响下自身和他人的举止行为,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段,有助于英语语篇结构的建造。教师的以情境感触复述可以通过“看、听、做”三方面入手。

用“看”配述,在一些有描写场景的对话语篇时,教师可以借助有关的图片投影或者录像、媒体动画作为情境的创设来源。最简单是教师可以合理的利用教学光盘的动画,一般教师都是用动画来作教学的呈现,但是如果教师巧妙的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看着没有声音的动画,边看边想象来复述。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复述只是一个讲解动画的过程,不存在能说还是不能说的问题,更解决了学生不愿说的弊病。

用“听”配述,听和说的能力训练往往合在一起进行的,领悟法教学的一种观点认为,只要多听(达到一定界限)就自然会说,即如果听能达到一定水平,说也能会跟上。英语教师的英语磁带在教学的作用不该只是模仿练习的教具,它还是我们英语语篇教学复述的一个法宝。教师在学生熟悉完语篇的时候,可以再次播放音带,让学生以听着音带为基础,小声的自主复述,通过以听达到说的目的。

用“做”配述,人们在口语交际中往往伴有示意动作,以提示语篇的过渡,动作和说始终程度不同地相互依附着,相辅相成。在教学5B 《Unit6 A PE lesson》时,笔者就是通过让学生的做来达到复述的效果,学生能很清晰地记得Mr Ma的指令,能连贯的做着这些动作。教师就要求学生边做边给自己发布指令,把本来很乏味的复述过程变成了有趣的游戏,学生自然积极性高涨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82,83原版全文

四、以“分”解述

小学高年级的语篇教学有的篇幅比较长,如果这种语篇教学要学生能整体复述的话,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不符合我们教学中的记忆的认知规律。学生经常会不愿意复述,或者在复述的过程带有很多的语病。其实这样根本没有对语篇教学有一个实效性的帮助,只是变成了教学过程的一种程序,基础差的学生可以说是一无所获,教学的效果较差。以这样的语篇为例,笔者认为采用从“人、物、事”的分段复述模式进行复述。

按人物进行复述,在语篇的教学过程中,总会出现众多的人物,如在6A《Unit7 At Christmas》中出现了全家5个人物,教师布置复述任务的时候就是以五个人为“分”解的模式,让学生以人物为板块找到各自的圣诞礼物。等学生能顺利复述的时候,在把人物的先后顺序加以整理,稍加提示学生就能把真个语篇进行有效的串联。

按事物进行复述,让学生在以事物出现的过程中感知从而加以复述,如在6A《Unit1 Public signs》中出现了许多的公共标志,如果不给学生一个复述的参照物,学生对此语篇的复述一直感到困惑。老师在复述的时候就准备了语篇中用到的公共标志,先呈现一个让学生跟着说完整,在增加一个加以补充,不断累加扩充。当学生复述完全部标志的时候,教师适时的出现所有标志,让其完成整体复述练习,学生感到能轻松愉快的完成任务。

按事情进行复述,在我们小学英语的语篇中,事情的发生一般有几个场景,那么教师可以有机的把场景分成几个复述的部分。让学生按事情的发展过程,分步进行复述。如语篇有家中的对话,学校的对话,那么就让学生先说家中的事情,让后复述学校的情况,这样的复述方式让一部分学生能加深记忆,更有利学生对语篇结构层次的进一步认识。

五、以“录”应述

学生对于语言的运用总是处于一种朦胧的状态,在应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时候总是会存在一定的语病,但是他们又没有较好的纠错能力,一般他不会相信别人对其的评价,对自己的复述没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如何让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达到一个审视自身,不断进步的过程,用“录音”的方法最为行之有效。

听“自录”进行复述,教师只要用一支录音笔,在学生进行朗读的同时加以录音,然后让学生听自己的录音加以复述。由于每一个人的朗读都有和他自己的反应速度、心理节奏等相吻合,避免了适应别人朗读的过程。学生在听了自己的声音后,很快就会以自己的节奏调节复述的语言,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复述的连贯性、有序性。

听“他录”进行复述,教师在学生进行复述的同时也进行录音,由于这个过程和刚才学生的朗读录音不同,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有一定的语病、反复、不完善等等情况。那么教师就是要用这个录音给大家指出复述的过程该注意的基本点,学生能自然的避免他人犯下的错误,完善整个语篇复述的过程,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复述的准确性。

以上所说的复述方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综合运用。越是让眼、耳、嘴、手等感官同时参加的复述活动,复述的效率就越高。因此我们英语教师可以进一步加以研究,把视听与思维充分结合起来,争强背诵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柳斌.课堂素质教育手册,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10

[2]卡罗尔·西蒙·温斯坦.小学课堂管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

[3]Joseph Ciaccio.完全积极的教学——激励师生的五种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8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82,83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