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素质 创造性地搞好语文教学

作者: 张逸

摘 要:搞好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基本任务。而要出色地完成此项任务,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优良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谈谈教师具备的素质对语文教学效果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育; 教师素质; 教学创新;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123-001

长期以来,学校的语文教育过分注重记诵技能和次序强调,对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压抑。教师是教育的具体实施者,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尤为重要。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真正做到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学习权利,尊重学生的说话权,改变学生盲从教师的状况,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学习活动。而在实施的过程中,有的教师仍满足于自己做“堂主”,在这种教育观念之下,学生失去了自主的意识,失去了探究的欲望,学生的创新精神慢慢地被抑制乃至被抹杀。因此,要搞好语文教学,教师首先要对自身进行一场切切实实的观念上的变革,把口号化为行动,重新确定起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创新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开发创造条件。

二、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创设开放的语文教学情境

细看我们的教学活动,封闭的、陈腐的“教”堂现象仍屡见不鲜,有的貌似启发、引导却是“狂轰滥炸”式的提问,结果学生仍然是一个接受容器。在评价过程中,重结论、轻过程价值取向也没改变。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能差异并非是教育教学中的个别现象。作为语文创新教育主阵地的课堂“黯淡无光”焕发不出应有的活力。要改变此现象,教师应树立创新意识,以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及开放性的教育评价的建构来创设开放的语文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活力,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引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开放性的课堂应是充满活力、不拘一格的课堂,它不仅注重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交流,而且注重多向的、多种信息的交流和反馈,注重学生的智慧和心灵的解放,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去发现,让学生在各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中去激发出思维的火花;开放性的课堂也是一个民主的课堂,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教学目标的课堂,是学生参与质疑解惑过程的课堂,是一个师生角色可以互换的课堂,是一个洋溢着浓厚的探究、合作氛围的课堂;开放性的课堂还是一个充满着成功喜悦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创新的成果,也能使教师充分地展示创造的才能。它追寻的不是表面的热闹,而是实实在在的效率的提升。

三、教师对教育内容的见解和对事物的思考应有独到之处

教师的创新思维、创新见解对学生的创新行为的影响,其意义是深远的,效果是显著的。新时代的教师应努力向学者型教师迈进,努力使自己具备一定的学术功力,“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根本问题是语文师资问题”(吕叔湘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没有足够深度的悟,就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导。以己昏昏,焉能使人昭昭?就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对文章应有独特的理解和把握,在对作品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的基础上,能够把文章所蕴涵的各式各样的内容、形态融入个体的经验、体验中,进而对作品做出富有个性的、合理的、创新性的阐释。教师的解读经验、解读结论都应该较学生更加丰富、更有见地,教师应当能够浓缩、提升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能够拓展学生的鉴赏空间和思维空间,促使课堂教学向纵深行进。常见一些青年教师因为缺少真知灼见,在阅读教学中或是照本宣科,或是拾人牙慧,对一些认知上已有“定论”的传统教材,更是教参搬家,再无辨析。对于美文,基本上是只能赞好,不敢挑刺,偶有疑虑,也因求稳图便而“忽略不计”。

四、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个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以教学内容影响着学生,也以教学 的方式、教学的风格影响着学生,教师的教学特色对学生创新能 力的形成也产生着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为创新是一种个性 化的实践,教师个性化的教学就是创新的具体展示,其不但使教 学效果显著,也可以成为创造性思维的诱发点。而缺乏个性的教学,是模式化的教学,它在使教学枯燥无味的同时,也抑制了学生的发展。在当今语文教学上,各教学大家在教学中无一不表现出鲜明的个性风格。他们在教学中或是以风趣幽默取胜,或是以严谨有序见长,方法独特,自成一派。一般而言,教师的教学个性既可以表现在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自己的特长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上,也可以表现在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上,既可以是声情并茂的讲述、身形兼备的演示,又可以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娴熟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课内外教学的延伸、拓展。

五、教师要注重实践,提升综合素质

教师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的必要前提,教师需要做出多方面的努力,教师要有广博的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用以丰富自己的文化沉淀;读教育理论专著以奠定自己的教育理论根基;读各种实验科学成果以拓宽自己的教学视野。教师要做多层次、全方位的思考——思考人生的真谛来提升生命的质量;思考教学的艺术来完成个体的超越;思考创新的实质以获取创新的路径。教师还要付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把握和安排好课堂创新的每一个环节,开讲力争新颖、独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做到得法、高效,并能不断地拓宽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把握好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及时了解现代社会中与教育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掌握并提高信息处理和信息转化传递能力,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教学内容的扩展、教学空间的延伸和教学模式的转变等等。

总之,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其途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有时代紧迫感,把握好大方向,并不断丰富、发展自我,培养起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搞好语文教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