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色彩与感性色彩在染织设计中的统一
作者: 徐颖摘 要:在现代艺术创作活动中,色彩发展至今其本质的丰富性几乎影响着人类的一切艺术及其生命活动。理性色彩与感性色彩是一直困扰着色彩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运用理性色彩和感性色彩使学生设计出既符合市场需求,又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来,是本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色彩本质; 理性色彩; 感性色彩; 再现色彩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131-001
一、感性色彩的本质与情感
1.感性色彩的初始
色彩始见于人类原始本质性。理论家对于人类在原始时期究竟出于什么原因发现天然颜色并用它涂抹自身尽管有多种解释,但是,唯一重要的根本原因在于原始本能产生的内在色彩的需要。大自然中,日出日落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差别长期作用人类的某种技能,使人最早产生明暗的感觉。随着单色发现和单色崇拜,人在社会化运用色彩过程中渐渐以变化的感色机能精细了对外部光色的分辨灵敏度。凡是在自发本能色彩基础上生成的个性色彩发现一旦成为某种社会明显色彩存在,那么,它就作为人类共有的色彩本质组成部分而存在下去。
所谓的感性色彩是人的色彩视知觉在自然光的长期作用下最终产生与高度发达的感官有机体的自动调节。色彩是依赖于人的认识过程的发展并不断丰富的。
2.感性色彩与色彩的情感
色彩诉诸于与感觉,出发情感、激励想象。在人的一切色彩活动中,对色彩的最终评定都以视知觉为显在的形式特征。色彩虽然作用于人的感官,却可以引起人心理的反应,其中有的会受到年龄、阅历等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感受。情感色彩是人的生命色彩的集中表现。人的色彩想象一直贯穿始终地带动色彩感觉和色彩的情感。
二、在染织设计中如何运用理性色彩
1.理解色彩规律
理性色彩也就是所谓的理想色彩,是画家在表现自然、观察自然的写生中运用符合人视觉和生理平衡要求的色彩,主观地组织起来的符合色彩规律的理想化色彩,它可使画面更加绚丽、更富有激情。因此我们的色彩教学必须强调理性色彩的运用。
学会使用理性色彩必须先掌握好色彩自身的规律,诸如色彩对比、纯度对比等;色彩的互补对比规律、视觉混合规律和冷暖对比规律,这些对组织理想色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如何寻找理性色彩
运用好理性色彩还是离不开感受大自然的色彩。理论上讲,光是色彩的源,没有光就没有色彩,从客观上观察自然是色彩的源,在光的作用下,自然界万物都客观地存在这色彩。历代画家都很重视到自然中去写生,特别是近代画家到自然中写生作为必不可少的创作手段。印象主义的色彩是从客观色彩中提炼出来的,加进了许多主观的科学的理想化色彩。设计的第一阶段是到大自然中找灵感源,设计者和某一物体或色彩产生了共鸣就有了创作的源泉,然后根据织物和市场的要求进行形体设计和色彩设计,能与消费者产生共鸣并接受的色彩设计往往是符合色彩规律和色彩的情感特点的。那么那些纯粹按照色彩规律来设计的色彩就缺少了艺术的生命力,显得死气沉沉。从自然中截取的色彩往往富有感染力,比较贴近生活,容易被广大向消费者接受。
三、理性色彩与感性色彩的相互依存
1.纹织与色彩的关系
色彩在织物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构成装饰织物的主要因素之一。一个产品的构成是以色彩、造型、质地三个主要因素来完成。不同纹理配以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官效应。根据不同的产品机理和面料的质地可以看出:粗犷的纹理适合用土黄色、褐色、青灰色之类的色彩;细腻的纹理适合用柔和的清淡色调;圆滑的纹理适合用色彩为民间色、民族色等;棱角分明的纹理适合用抽象图案的色彩。如果色调运用得得当会大大加强产品的质感和档次感。反之,则会产生色彩凌乱、搭配不当和不和谐的感觉。
2.理性色彩与感性色彩的关系
色彩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已经成为染织艺术的重要表现语言。色彩不仅具有物理属性,同样具有精神内涵,色彩隐藏着一种力量,虽然很少为人们所感觉,但却是真实的、显著的,而且感应着整个人体(康定斯基)。
“自然色彩”不是染织美术学习和表现的目的,而仅仅是一种对色彩基本规律认识的手段,因此不能教条地用绘画色彩的法则和方法一味地强调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染织艺术设计首先是让设计师去大自然中感受色彩,寻找色彩,追求色彩的真实性,然后剖析它的文化寓意、形态结构以及在不同的场合下的心理反应和视觉感受,着重研究色彩的形式美、研究色与色之间的各种关系。其次要强调个性化色彩的认识和感受,加强色彩的设计意识。设计色彩是感性色彩和理性色彩的综合体,是在对色彩的属性进行仔细研究分析后融入设计者思想感情的色彩。设计色彩要淡化自然界的客观色彩又要源于自然色彩,要强化色彩的装饰性和实用性,同时又离不开色彩的情感特征。我们要从自然色彩中得到自己的主观感受,从设计出发寻找出最佳的色彩组合关系,以理想化的手法自由地运用色彩。
在染织美术设计中,色彩的运用不仅要遵循图形构成、色块组合的艺术规律,还要考虑人文环境和面料材质等不同的因素;必须根据特有的专业规律,从设计色彩的角度出发,突显专业的特点,而不能一成不变地按照绘画艺术的规律进行色彩设计。染织色彩在遵循“艺术色彩”的美学原理以及色彩心理、组合和表述的规律同时还要根据具体的设计内容,从人文环境、文化寓意、心理体验、视觉感受等角度对色彩进行定位,并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色彩调查、色彩情报处理、拟定色彩计划,以市场的导向来“设计色彩”,不是主观臆断的产物。
参考文献:
[1]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J)1984年版
[2]约翰·雷华德.印象派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J)1983年版
[3]李广元.色彩艺术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J)2000年版
[4]陆琦.从设计走向色彩,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J)2004年版
[5]原著(瑞士)伊顿,杜定宇翻译.色彩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J)199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