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历史教学中的美

作者: 候宜杰

摘 要: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理解美的基本表现,并充分施展语言艺术的才能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在美的形象中培养思维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关键词:美育; 发现;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061-00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这说明审美情感是学生良好素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及发展规律的科学,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各个领域,是人类社会科技进步的某种总结。在其独特的研究对象中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内容,因而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对生动、形象、具体、真实的审美对象的欣赏,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享受美的愉悦,认识美(社会美,艺术美)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在沐浴美的温馨的同时,陶情淑性,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完善健康的人格。

一、历史教学中美的表现

1.劳动创造出来的美

人类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和演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使人类最终脱离其他动物的重要途径则是劳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因而能够反映这个本质活动的事物便首先就成为“美”的对象,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和劳动对象同时产生的劳动工具。在原始社会的遗址中,制作精美的骨针,磨制光滑且成对称形状的石斧、石铲,无不体现着古朴的实用美。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网纹盆”上,捕鱼的网(劳动工具)、游动的鱼(劳动对象)、诗意而充满幸福感的人面(劳动者)构成了简洁美丽的图画,体现了原始人类为生存而劳作,因劳作而有收获,以及因有收获而幸福的生活情感和美感。

2.人物情操显示的美

在人类五千年辉煌文明史中,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秋瑾为复兴中华,万死不辞,成为巾幅英雄,李大钊,林祥谦,面对北洋军阀的屠刀视死如归,圣女贞德在法兰西危难之时挺身而出,重创英军,恰巴耶夫横刀立马,击退白匪军对苏俄的无数次进攻……他们的形象和事迹在历史进程的每一个关头,谱写出了社会生活中最美的乐章,他们的光辉业绩不但让青年学生感受其情操的美好崇高,更可以使广大青年学生从中汲取力量,准备为祖国繁荣贡献力量。

3.艺术美使人心旷神怡

艺术美是人类审美意识最集中最充分的表现形式,是对自然、社会、人生美的选择、概括和正确的审美评价。它存在于一切艺术作品中,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古往今来,具有艺术性的佳作精品不胜枚举,他们不但唤起人们的美感,给人以丰富隽永的艺术享受,而且陶冶了人们的情操。

书法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厚礼,是一门独特的艺术,自古以来,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技艺精湛,流芳千古的书法大师,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是他们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 《兰亭集序》章法自然,气韵生动,风格独特,是艺术美同文字美的有机结合。单文中的二十几个“之”字,有的平稳,有的险峻,千姿百态,这些将使学生沉浸在书法艺术的意境风韵之中。

4.历史悲壮的美

中国的抗日战争就是中国现代革命舞台上最为威武雄壮的一幕。当亡国的危险降到每个炎黄子孙头上的时候,芦沟桥上的炮声将全国人民推向了抗日斗争的最前线,无论是血腥风雨的台儿庄战役、刀光剑影的平型关战斗,还是青纱帐里神出鬼没的游击队员,都在学生面前,展开了一幅幅神圣、崇高而悲壮的画卷。

二、历史教学中实施美育审美的基本方法

历史教科书只为我们实施审美教育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为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客观依据,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贯彻实施美育呢?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的几种方法;

1.充分施展语言艺术的才能

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播美的信息最直接的媒介,这就要求老师将教学语言作为一门艺术来对待。讲究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富有感情。教学中,教师要运用顿挫缓急的语调语速来调节学生的情绪,来调节课堂气氛,把学生引入美的意境,诱发他们去联想,去探求,使年轻的心灵在享受中受到熏陶,如用激动喜悦的语调描绘岳飞大破金兀术的“拐子马”和“铁浮图”的情景,用悲愤的语调描述十二道金牌把岳飞直捣黄龙府的心愿毁于一旦,最后被“莫须有”的罪名害于风波亭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岳飞的“满江红”壮志未酬的悲愤感情,对岳飞产生崇敬之情。

2.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在美的形象中培养思维能力

黑格尔说:“美只在形象中见出”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 “形象在美的领域占着统治地位”。这就是说直观教学凭借实物、模型、历史图画、历史地图等直观教具作用于感官,学生从中受到情绪的感染,发生情感上的震动,表现在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思维的发展又是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强有力武器。

3.充分利用网络展示历史事件,进行历史审美教育

历史由于过去性的特点和篇幅的限制,其材料总显得枯燥抽象,不易被感知。怎样才能更好地唤起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进程的形象思维呢,电视录像、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形、声、景的特点,弥补了这一缺陷。它利用形色俱备的视觉形象和随情景不断推进的音响效果,恰如其分的旁白,不断变换的场景,逐步推进的故事情节,促使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注意力集中,趣味盎然,愉悦地掌握所学知识。

4.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

开展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健康的历史书籍,举办历史专题讲座等。这样不仅可以寓美育于活动之中,和课堂教学的美育渗透相得益彰,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培养和发展各种能力,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增强学生的身心建康,也可以让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和自己动手创造美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总之,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抓住美的形象性和情绪感染性这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注意形式美和内容美的有机结合,必能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使受教育者在心理上产生震动,感情上产生共鸣,在品质上得到陶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美育效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