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的需要,还属于学生的语文课堂
作者: 陶霞鹰摘 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属于他们的语文课堂,学生就能够主动地、专注地、兴致勃勃地去读文章中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这样就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中加深和体验,受到感情的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
关键词:学生; 语文课堂; 选择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079-001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能轻松学语文,就是在课堂上多关注一些学生,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关注学生的需要,构建属于学生的语文课堂。
一、要给学生一些自由选择
在语文课上,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和任务的学习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当学生自主地选择认为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就能较大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学生就会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学一篇课文,不必统一步调,面面俱到,而是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最感兴趣、最想学的内容先学,这样会能更大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灰椋鸟》这一课的朗读时,这样设计:请同学们轻声的读一读课文,看一看你最喜欢读文章的哪个部分,请你把它读正确,读通顺,尽量做到读得有感情。又如精读《灰椋鸟》全文时,我设计:你被灰椋鸟的什么所吸引呢?在你喜欢最多的地方多看看、读读。如课文《东方之珠》《安塞腰鼓》《秦兵马俑》都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部分细读,发表自己的感受。
由于我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属于他们的语文课堂,因而学生都能够主动地、专注地、兴致勃勃地去读文章中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这样就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中加深和体验,受到感情的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
二、要给学生一些作业指导、作业时间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学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是为了不教。在平常的教学常规中,更需要我们抓住教学的几个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作业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途径。作为学生,几乎每天都要做作业。学生如果仅仅把做作业看成是应付家长和老师的苦差事,那就很难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更谈不上从做作业中得到学习的乐趣了。因此,教师在布置完作业后还要加强对学生作业的指导。
学生不能完成作业,往往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会解题的技巧,这不仅对数学而言,语文也一样。在教学《负荆请罪》一文时,在课后的一本习题中碰到了一题把第一人称的一句话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大部分学生无从下手,有部分学生把它改为了一句反问句,有一位学生竟把它改为双重否定句。其实只要在课堂讲解中融入指导一下有关“第三人称转述句”的要领,这道题就不会让全班束手无策。在课堂中,教师要能有针对性地对课后的一些难题进行一个疏导型的指导讲解,如回答问题的一般的思考方式,拓展性的文本练习。那么就是给学生轻松完成作业插上了一对强劲有力的翅膀。
对学生而言,他们不喜欢在课后做作业。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留有时间让学生完成作业。这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更重要的是还保障了作业的质量。教师给学生留有足够的作业时间,学生可以在非常安静的环境中完成作业任务,注意力得以高度集中,不为外界环境的干扰,作业质量才可得以保证。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从容地完成作业,也就不用担心作业会挤掉休息时间,做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能调动起来。
三、要让学生做一些必要的笔记
一直感叹上课老师讲得多,下课学生忘得多。同类的作业做过了,下次碰到,学生又无从下手。随手翻翻他们的语文书,但凡比较优秀的,总能或多或少地看到记录清晰地注解、补充内容。这些不正是带他们成功地走在其他学生前面的读书笔记吗?
总误以为课堂上做笔记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但却从未思考过,笔记恰恰是对他们听课效率的一种验证,一种再现,一种提高。读书笔记也将是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另一种手段。
如在教学《郑成功》一文时,指导学生抓住对“眺望”和“瞭望”两个词语的辨析,从而感受郑成功的爱国情感。学生在课文的空白处做好了这样清晰的批注:两词都有登高远望的意思,瞭望还有从高处或远处监视敌情的意思。郑成功在眺望海那边的台湾岛,心里在想一定要收复宝岛台湾。郑成功在瞭望敌情,也在察看我军的军容,心里在想我军纪律严明、军容整肃,一定能够收复台湾。这样的批注,是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再次生成,在这样的读书笔记后,更是隐藏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提升。
四、要让学生说一些不同的观点
母亲们都喜欢孩子聪明、听话。可是有时聪明的并不一定听话,听话的不一定聪明。教师也是一样,由于家长和老师都喜欢孩子听话,所以勇于说出自己不同的意见——不同于父母和老师的意见的孩子通常不受欢迎。长此以往,课堂上的发言日趋统一,学生没有了自己的想法。
在一次课堂上,我和学生谈论起了爱因斯坦和他的发明。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夸赞这位伟人的聪明、勤奋。唯有一位学生竟大声说:爱因斯坦长得太恐怖了!当时,他的回答像一个炸弹,全班哄堂大笑。我的脸都青了。事后,当我望着学校走廊里爱因斯坦的肖像时,站在学生的角度,我才体会到,那个学生说的是事实。语文课堂就应该是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再回想那次课堂,因为我的遏制,让气氛活跃的课堂一下变得沉寂,学生谁也不敢再说什么了。
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不同的观点,而不是只关注观点是否正确。“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有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不同的观点,才能有“百花争艳”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勇于发表不同的观点,不仅能开拓学生的思维,也使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更深入的思考。在教学《轮椅上的霍金》一文时,我没有阻止学生对霍金外貌的想象。“丑陋”“可笑”“吓人”,无论学生带着多么的不屑,我都没有发火,而是顺水推舟,让学生找找是什么让霍金变得这样子的。找找,学生找到了病魔对霍金的残酷折磨,找找,学生找到了霍金多么顽强,他的成功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学生们的不屑变成了敬佩。
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永无止境,但是在语文课堂上抓住了学生的心,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就是抓住了打开轻松、快乐语文殿堂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