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职学校的语文课“活”起来

作者: 毛学强

摘 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到底该如何去教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这门课并投入到学习中去呢?这就需要语文老师设法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把课上得灵活、生动、有趣,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去学。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活”起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124-001

现今中职生文化课的基础越来越薄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普遍降低,且大部分学生存在着对待专业课较为重视,对于文化课学不学无所谓的观念。试想:如果一个学生钢琴弹得很好,舞跳得也不错,但一张口却是满嘴的粗言秽语,那也常会令人觉得“大煞风景”的。因此对于中职生文化课的学习我们不能放弃,特别是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语文,我们更要加倍重视。但语文这门课,有时学生学起来感觉很枯燥。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到底该如何去教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这门课并投入到学习中去呢?这就需要语文老师设法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把课上得灵活、生动、有趣,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去学。具体关于如何才能上活一堂语文课,我将结合近几年来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切身体会,从以下几方面谈起:

一、以传说典故、科普知识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学习一篇文章的起始——导入新课,其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如果能巧妙地导入,那必然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作为花季年龄的学生,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很强,作为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不妨多以与课文相关的传说、神话、典故等来导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授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先问世界上到底存不存在真正的“空中楼阁”,它在哪里又是有谁建造的。当这个问题提出来时,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全被吸引住了。此时我便抓住这个契机,给同学们介绍了古巴比伦王国国王为其爱妃建造的空中花园,以此引入对新课的学习。此外,还有当我给学生上张抗抗《窗前的树》这篇文章时,我先给学生介绍了有关树木的世界之最:世界上最高的树、年龄最长的树、最有毒的树分别是什么,以此来导入对新课的学习。这样既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易化知识,注重启发引导

中职生因为其基础较为薄弱,理解能力也随之相对较差。因此要想让学生能够学进去、学得懂,教师在教学时就有必要对知识进行咀嚼、消化和加工,化难为易,然后再传授给学生,从而让学生能听懂,进而乐学、爱学。如:教师在梳理文章结构时往往需要概括段意,这时教师不妨参考教参再尽可能用自己的语言简介明了地把段意概括出来,同样在归纳文章中心时教师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直白明了地概括,而不能完全照搬教参,脱离学生实际理解水平。此外,教师在提问时也要注意一定的方式,在提问时。教师应该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把问题提出来,并在学生思考回答的过程中逐步地提示和启发引导。如在做课后习题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题目:“说说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此时教师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可换成:“通过加点的词语我们能看出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当学生对某一句的修辞实在难以掌握时,教师还可以缩小提问的范围,如可以提示学生这里运用的是比喻还是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这样循循善诱,才能促使学生一步步地去克服难题,从而培养其学习的自信心。

三、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式,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对文章多次反复的阅读,往往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会文章的思想主旨。特别是我目前教授的是幼儿师范生,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是女孩,女性天生语言表达能力就较强,她们天生爱读爱说,喜欢通过读来直感文意。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妨抓住学生这一天性相机进行教育。当然这里的读不只是说给个半堂课或一堂课让学生坐在那里“死读书”,而是要综合运用个别阅读、齐声朗读、分角色朗读、赛读和教师领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并巧妙地把这些朗读方式贯穿到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去,如:我在教授舒婷的《致橡树》这首诗时就综合运用了多种朗读方式:首先,在课堂上我给学生听了一边示范朗读带,然后又给学生们示范朗读了一遍,并提醒学生注意诗句的停顿、节奏和感情,进行简要的朗读指导。接下来再给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等学生读完后再请每组推选一名读得不错的同学进行赛读。当然,最后对于赛读获胜的那位同学以及所在的那一组则给予一定的奖励。等赛读结束以后再请学生集体朗读一遍。以此通过多次反复的朗读来强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接下来教师就可不必对诗句含意作过于详细的理解,因为学生通过多次反复的朗读已经强化了其对诗意的理解。又如我在教授孙犁的《荷花淀》时,这篇文章中人物对话很多,因此我在教学时采取了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的方法,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感情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把握。

四、以饱满高昂的情绪以及风趣幽默的语言带动整个课堂气氛

无论在生活中教师的精神状态以及情绪怎样,是否遇到了不快抑或性情很沮丧,当踏入教室的那一刻起,教师就必须以饱满振奋的精神状态来面对学生,而不能把消极情绪传染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带动整个课堂气氛。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调始终要宏亮清晰,在讲课时教师也应适当地在教室中巡回走动,而不是只单一地站在教室的某一个位置讲课,那样会令学生觉得呆板枯燥,通过来回的走动既能防止学生在课堂上做小动作,又能让学生时时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注,这样就能更好地使得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此外幽默风趣的语言,且配合一些肢体动作也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

总之,要真正把一堂语文课上好、上活,其实是很不容易的。它需要老师充分把课备熟了,在此基础上再灵活地运用一些教学技巧和方法,并且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要不断地总结、反思和提高,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语文课越来越“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