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课堂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吴科岭摘 要:“学案导学”简单地说就是运用学案,由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先学,教师再教,然后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几个环节所构成的一种方法。经过实践,我感觉这种教学模式有很多优势,值得推广。下面就自己的体会谈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学案导学; 学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129-001
传统教学模式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形式。其特点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导,是知识的传授者,教材是教的内容,教学大纲是教的大纲,学生成绩是教师教的水平的反映,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环境则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围着教师转。而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导致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更不用说分析和解决问题了。这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这种模式担负不了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重担。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越来越多的老师都感到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模式下的教学改革。
一、学案导学的内涵
“学案导学”简单地说就是运用学案,由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先学,教师再教,然后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几个环节所构成的一种方法系统。它是一种能引发学生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案导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1.学案的编写
学案是与教师教案相对应的学生学习方案。它是在教师广泛调研学生的学习状况下,精心编写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辅助材料。内容包括学习要求、重点难点、学时安排和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中又分为课前尝试、课堂探究、课后拓展和具有我们常州特色的格言警句。
学案的编写应体现如下几个特点:①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让其主动发展。②开放性——教学过程体现多维互动,教师不搞一言堂、灌输式。③主体性——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④差异性——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如课堂提问、习题设置等思维训练要体现针对性、层次性、梯度性。关注每一个学生,为他们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学案的编制主要遵循三个统一的原则:①理清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体现启发性原则;③摸清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实现个体提高与整体提高的统一,体现层次性原则。
2.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的教学精髓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其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习的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是学习的核心;教师的导学是学习的前提;讨论质疑是学习的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开展多媒体教学是学习的有力保证。
2.1根据学案预习,进行以案导学。课前下发学案后,学生据此进行预习自学,课上老师可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指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实现会学。学生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2依据疑难信息反馈,组织讨论,尝试解疑。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个体发言、同位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多种讨论方式,并充分调动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多角度、多层次地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
2.3教师精讲点拨,学生归纳总结。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抓住要害,讲清思路,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2.4扣标整合,形成网络。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班同学的重视;教师及时反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起导向作用。
2.5当堂训练,知识迁移拓展。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待教师及时矫正之后,可即时补充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进而形成个体的创新性能力。
三、学案导学实施下的教学体验
1.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
1.1从“教”为中心转到“学”为中心。
1.2从“强教”转为“导学”,以学论教。
1.3从“演员”角色转为“导演”角色。
2.学生转变了学习观念
2.1从被动接受转到自主学习,主动建构。
2.2从知识学习型转为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综合型。
2.3从“听众”角色转变为“演员”角色。
3.为学生减负增效
学案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明确;学案指导预习、听课、复习,给予参与的机会;学案提供了学习辅助材料,节省了课堂抄题、提问陈述等许多时间;学案导学利于各层次的学生把握课堂学习速度与学习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学案导学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唐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一章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丛书,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阅读材料
[3]杨光宇.新课标全程学案——高中数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