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作者: 朱其颂

摘 要:文章从高中体育教学中合作探究模式运用的必要性出发,探讨了合作探究模式运用中的前提和方法。认为合作探究模式是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体育; 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156-001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倡导合作式、探究式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改变以往的命令式教学,真正让学生遵循自己的爱好和水平切实地发展运动水平就是体育教师的必然任务。那么教师如何科学指导学生的合作探究呢?笔者经过多年教学经验,摸索出几种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在此略作总结,与同行们探讨。

一、高中体育合作探究模式的必要性

1.从学科本身看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严重地影响了学习效果。最有效的体育学习是学生自觉、愉快的学习,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构建合作探究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培养坚忍不拔的体育精神,应该是当前体育教师着力的一个方向。

2.从学生学情看

再结合当前高中生的整体学习生活来看,高中生的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学生要想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张弛有度的学习节奏,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发展适宜的体育运动,在体育课内外都有意识地锻炼身体,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传统体育教学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而合作探究模式关注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强调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练方法的自主探究和掌握,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成。

二、学生合作探究模式的条件

1.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

在合作探究式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又要有教学目标作指导,以防止课堂走向无序状态,要用一组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特长,有时我采用分层教学,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如篮球这一个项目中可以分以运球为主的基本技术类和以打比赛为主的提高类。这样同学们选择了自己能够达到的学习目标,学起来目标更加明确,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创造合作探究的条件

首先是硬件上面,可以准备足够多的体育器材,让学生在规定的场地、范围和时间内,本着以健身为目的,分组练习各自喜爱的运动项目,组员也自由结合,效果自我评价,并且老师随时巡回指导、辅导学生。这样就会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的需要。活动后学生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情绪高涨。

此外,课堂上为了减轻学生的探究难度,教师也应充分利用图片、完整与分解示范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变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做到图文并茂、形声结合,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3.适度给予探究时间和空间

体育课要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我们要相信学生有能力在探究中克服技术上的难题。不必急于亲自示范纠正,让学生在探究中找到关键的问题,并设法解决。教师必须全程参与,及时加以激励和指导。看到卓有成效的小组,可以邀请做得好的同学示范,其他同学模仿学习,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三、合作探究模式的教学方法

1.指导设疑,积极探究

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和主要技术动作的学习时,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巧妙设疑,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积极开拓思路,主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技能。

如:在教学蹲踞式跳远时,教师先放一段奥运会跳远比赛和跳高比赛的录像,让学生思考跳远的起跳与以往学过的跳高的起跳有什么区别。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得出结论:跳高主要是将动能尽可能地转化为势能,起跳的目的是使身体在向前快速跑动的基础上,迅速地改变运动方向,充分向上腾起,并为过杆做好准备,起跳脚以脚跟迅速滚动至前脚掌着地。而跳远则不同,它是用全脚掌积极下踏起跳板保持高的速度。随后让学生体验其中的区别并分组思考如何使自己跳得更远,每位同学通过尝试性学习体验自己能否跳得更远,教师帮助其分析起跳踏板的动作、腾起的角度,帮助其解决问题,让其得出答案。这样的探究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避免了只动身体不动脑的机械式练习,让学生学会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灵活地学习。

2.注重迁移,团体协作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往往是组成小组进行团体的协作学习,此时教师应当十分注重学习能力的迁移作用,让学生影响学习,学生教会学生。我们可以请体育能力突出的特长生,在学习过程中担当起“师”的角色,作为小老师负责组织本组同学高质量地完成任务。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为同学服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如在跳山羊分腿腾越中,已经完成动作且动作质量较高的学生,可以带领一部分动作较差的学生来共同学习,他完全可以充当“专家”的角色,做几个漂亮的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及做动作的体会,并在练习中来帮助与保护其他同学们来进行练习。师生易位授课使同学们觉得更有安全感,会鼓足了练习的勇气。

3.重视反馈,激发热情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对学生的态度、成绩作出正确的评价,激发学生进一步坚持目标的欲望和学习热情。比如,在进行1分钟运球上篮教学时,给学生提出具体的指标,要求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练习而达到这一目标。阶段练习结束后,教师及时对学生自我锻炼成绩进行检测,了解学生的指标完成情况,表扬先进,鞭策后进,进一步推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来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到课外的生活中,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