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有效教学面面观

作者: 杨瑞云

摘 要:新的课程改革并没有降低高考的巨大压力,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依旧。对此我们都能意识到:新课改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理想,高考是师生直面的现实。我们在不懈地追求理想的同时必须根植于现实进行教学,在发扬传统教学的某些优势的时候我们要用新理念进行有效教学。

关键词:化学教学; 新课程新理念; 有效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048-001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其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对于化学学科,经过一堂课或者一个阶段的教学,学生能够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取得明显的学习收获,并在学习之中,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这就说明是课堂教学是有效性的。

一、有效教学的切入点——优化教学心理环境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很大。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时间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载体和传播知识的工具,师生之间知识的传递是双向交流和互动的过程,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对话”式的教学关系。因此,有效教学必须优化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学习,尽可能多地提供各种对话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要善于倾听学生的见解,形成师生互动。

二、有效教学的关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面向每一位学生,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三、有效教学的基础——保持教学环节的完整性

课堂教学过程的应讲求“进”“合”“融”“出”四个相对完整环节。

“进”主要包括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管理,包括“身”和“心”的进入。“进”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备状态,是教的基本前提。

“合”主要指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要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相合拍、统一。更确切地讲,指的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及情境学习,它是实现课堂教学主体参与的关键,也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

“融”一方面,在师生互动的同时,有机融入小组合作、 讨论,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有效交往,使生生、师生之间达成情感交融的境界。另一方面,激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与教师形成一种默契,它是更高层次的合,诱发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和学习潜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由之路。

“出”主要指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为清理反思目标的达成程度而采取的一种总结评价、反馈互动、对话及问题情境的再设计等系列活动,以便达到总结已学过的内容,开启新的教学目标的目的。

这四个环节的每一个都涉及到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等,缺少了“进”即缺少了教学的组织准备,少了“合”即缺少了教学方法的选择,缺少了“融”学生们会有失去了被关注的感觉;少了“出”就等于没有对教学作总结评价。由此可见,保持教学环节的完整性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四、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以问题为中心

新课改提倡课堂组织、模式的多样化,但无论采用哪种模式,其基础都必须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要大力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通过问题来组织、引导和调控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问题设计技术,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设计或引导学生提出高质量的化学学习和探究的问题。因为学习问题对于学生动机的激发、意义的构建、完善认知结构、知识的生成和创新以及应用技能的培养都具有无可代替的功能。问题的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前提,要尽可能符合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才便于师生在课堂上共同讨论、探究。

五、有效教学的保证——注意师生交流的效度

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与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方法、个人经验、经历与生活背景不同,作为策划者的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给学生的语言等各方面信息,学生是否完全掌握确实存在一个效度问题。它的关键在于,我们遇到比较难讲清的问题时,我们的语言和方法是否考虑到了学生知识基础、认知方法、年龄特点、生活阅历和领会能力等因素。

六、有效教学的促进——注意课堂教学环节的反馈

我们很多教师在上课时缺失了这一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或者没有效的反馈。那么反馈有什么作用呢?打个比方:没有反馈的教师就像一个坐在没有任何透视和反光镜的汽车里的司机一样,车子走到什么地方了,是否该减速了,是否要转弯了,倒车时后面是否有障碍全不清楚。

教学反馈包括: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馈和结束前的反馈以及课堂教学结束后的反馈。教学过程中的反馈:实际它是教师判断是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重新组织教学的一个依据。它不但注重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监督还应包括学生学习态度、注意力、理解程度等各方面信息的反馈。教学活动结束前的反馈,主要是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的一个检验。课堂教学结束后的反馈也很重要,它的作用主要是获得学生对教师的“教”的行为的效度、认可度、满意度和建议等。它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与策略有重要作用。课堂教学反馈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利用各种情境下的反馈会使得课堂教学更加严谨实效。

把握住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说明我们是内行,但不一定是潇洒的人。注意教学过程的各种规范,会让我们变得更加潇洒自如,但不一定是成功的人。学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会让我们在教学中事半功倍,成为一个既潇洒又获得职业成功的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