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中学美术欣赏课
作者: 陆彩娟摘 要:美术欣赏课是中学美术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欣赏在整个美术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指导着整个美术教学活动,美术欣赏也是学生审美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传统的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与需要,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美术欣赏; 课堂教学; 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008-002
中学美术教育在课改以后更注重欣赏课,教材从欣赏开始到欣赏结束。例如今年江苏版第十六册,一开始是《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宗教画赏析》,最后是《中国古代雕塑欣赏》,内容也是古今中外非常丰富。但是学生的欣赏能力却是非常有限。例如:我今年带的是初二年级,教材十五册一开始的课程就是欣赏《外国肖像画赏析》,其中有一幅广为人知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但是有很多学生都不知道这幅作品,这让我感到很诧异,同时也意识到学生们的欣赏能力真的是有待提高。
中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加学生的艺术修养,所以美术欣赏课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来培养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的欣赏能力,如何上好中学美术欣赏课呢?
一、教师要熟知中外美术史
美术简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实际上就是关于艺术历史起源与发展的一门学科,同时也具有美术鉴赏的性质。美术史是理解艺术创作的文化环境和经济环境以及艺术家创作思想和情感的内在要求之一,也是对整个美术发展演变过程的概要理解和必然联系的纵向研究过程,中外美术史我们在大学里虽然都学过,但是都是简史,不过大学毕业到现在,时间也过了很久了,不复习的话很多东西都会遗忘,自己都模糊讲不清楚的东西,怎么能引导学生去欣赏呢?所以我们教师自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丰富自己,要利用业余时间多看中外美术史,要熟知一些艺术大师和他们的艺术作品。例如:在讲到梵高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下梵高传奇的一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再去欣赏他的自画像会更容易接受,然后再了解他更多的作品。
近年来,甚至有的专家呼吁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设立美术简史课程,以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对中外视觉艺术传统的认识和兴趣。它作为每个学生必修的文化课内容,体现了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我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好,希望能够尽快实施。
二、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
教师首先得有渊博的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这样的教师才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和爱戴。教师应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具备本学科坚实的知识基础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重要知识。现在的学生信息来源渠道众多,知识面宽,身心发展较快,他们好奇心强,兴趣广泛,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问。作为一个专业的美术教师,从教这么多年以来,我真的是深有体会。美术课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而且与很多学科有联系。例如:在欣赏法国画家大卫的作品《马拉之死》时,学生会问:马拉为什么会被刺杀在浴缸中,难道他是在边泡澡边工作吗?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必须对这幅画的背景法国大革命时期有个了解。当我了解了这段历史后,我就笑着告诉大家,马拉是一个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领袖,当时工作的环境很差,在阴暗潮湿的地方马拉患了一种很严重很难受的皮肤病,只有泡在水里才会减轻痛苦,但是马拉为了革命而坚持工作。这样学生对《马拉之死》这幅作品有了深入的了解,印象也就非常深刻。
美术课不仅和历史课有关,还和文学联系密切。我国古代有很多集诗、书、画于一身的名家,像著名的王维、徐渭、王冕等。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不仅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话意。例如:“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因此,在欣赏这些名家的作品时,没有点文学修养是不行的。
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也不容忽视,假如我们在课堂需要的时候能当堂演示,挥洒自如的话,不仅能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也能使学生肃然起敬。这就得靠平时的积累和不断地坚持。
陶行知先生在半个世纪前就说过:“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充实自己、更新自己,教到老,学到老。
三、教学方法对于一堂欣赏课来说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教师应该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方法本身无所谓好坏,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范围。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转变观念,面向全体学生改进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从大量的调查和听课中发现,现在很多老师的美术欣赏课还是停留在讲解、满堂灌的层面,整节课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疲惫不堪。我觉得欣赏课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讨论分析,然后让学生多说说自己的观点,有些学生的欣赏角度和观点可能比较偏僻和特别,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创新和个性,不要加以抹杀。最后教师加以小结,也可以补充一些自己的观点。欣赏课还可以加入一些学生的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眼的欣赏,脑的思考,再动动手体会一下就更好了。就像我最近听的同行的一节《中国印的魅力》课,教师引导欣赏,学生讨论分析,最后学生动手练习简单的篆刻,我觉得就比较成功。
四、欣赏课要注重营造氛围
课堂教学和谐氛围的重要性,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积极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它既是一种观念的形态,又是教与学双方感情的畅通与交流。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而且也取决于一定的教学情境。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教学只有教育者、受教育者的教育情境三者相互作用,和谐共振,才能收到最佳的效率。初中的美术课,有很多涉及到人体艺术。因为初中生对这方面了解和接触得比较少,所以有时学生会偷偷地笑和议论。面对这样的场面,我觉得教师应该注重营造氛围。我在上到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时,先给学生们讲解艺术家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发现人体的美,美的东西艺术家们都想去表现,让学生首先明白艺术家们为什么喜欢画人体。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很多都和《圣经》、《基督教》有关,我就结合音乐,放一些教堂背景音乐像《哈利路亚》,马上就营造出一种神圣庄严的气氛,这样学生的感受就能调动起来,就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欣赏了。
五、欣赏课要和多媒体相结合
多媒体白板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为美术教学带来了“教”与“学”的重大改革,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它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各种功能为一体,把教学素材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使课堂上充满了情趣、学生情感和心理得到满足、审美能力得到升华,而且使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高,就像为美术课堂、美术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更大、更优越的作用必将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我们教师要多方面创造条件,让学生们在玩中学、乐中学、动中学、学中乐,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激情。
欣赏课基本上以视觉为主,所以用大量的精美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来呈现是非常重要的。假如仅靠教材上的图片去讲解,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失去兴趣。所以,我在上美术欣赏课的时候会去找相关的大量的图片,然后运用多媒体,结合文字、色彩、动漫、音乐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视觉、听觉……都调动起来,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大半。
以上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悟,可能不够全面和准确,希望能有更多的老师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这样我们的美术欣赏课就会越上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