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
作者: 张兆丰摘 要: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典型的互动关系。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接受式学习,而更多的是互动式学习,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统一。
关键词:物理教学; 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058-001
所谓互动关系,就是指某项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产生的某种特定联系。社会生活中的人时刻处于一种相互认识、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影响的状态,即处于一种互动关系之中。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通过各种方式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生成知识、能力、情感的过程。《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典型的互动关系。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接受式学习,而更多的是互动式学习,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统一。作为实践性极强的物理教学,必须把焦点从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真正实现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开展“物理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的课题研究,是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探索物理课师生互动生成机制的运作规律及策略方法,以提高物理教学的实效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本人把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心得与同仁分享。
一、师生互动生成的主要特征
师生互动生成,就是指在物理教师的引导下,全体学生在物理教学的情境中,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自主探究,进而生成新的物理知识、观念、规律、原理、能力、方法、情感和价值观的操作过程和运作机制。其主要特征包括三个方面。
1.以教师领引为主导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在“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价值引领”下展开“互动生成”。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整个物理教学进程中,不仅是一名参与者,更是一名引导者。在师生互动生成机制中,教师要精心组织,耐心引导,鼓励为主,暂缓评价。
例如,在进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教学时,就是通过教师的主导领引来完成的。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里,教材并没有涉及回声的知识,但在生活中回声却司空见惯,在各种教辅用书里也都出现了关于回声的练习题,所以我在精心备课时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教学过程中就提到了回声的知识,本想提完即可,学生了解就行,没想到刚提完回声是怎么形成的,意外就发生了……学生用一连串的问题表现出他们对回声的浓厚兴趣,同时也用这一连串的问题打破了我的预设。不少学生嘀嘀咕咕:教室里有墙壁这些障碍物,但为什么听不到回声?(表现出对回声形成原因的质疑)我很爽快地解释:是因为人耳把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了,区分不开啊!学生眼睛一亮,又问:怎样才能不混在一起呢?作为一名教师,面对他们不断产生的兴趣和质疑,一定要耐心引导,于是,我把学生带到教学楼后的操场,离楼较远的地方面向教学楼大声说“我爱物理”,回声很清晰地出现了,在学生诧异之后,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是距离的原因,是时间的原因,与是否空旷有关,等等,我适时引导: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要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区分开!听完这个解释,学生之间讨论开了:要离障碍物多远才能让回声比原声晚0.1S呢?我决定:不按照我的预设内容讲下去了,临时调整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析:离障碍物至少多远才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提出了一个更加诱发学生思考能力的问题:你能用这个知识测两地的距离吗?你能用这个知识测声速吗?
2.以学生自主为核心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其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都是在师生互动、自主探究中生成的。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制定探究方案,独立查找学习资源,自主领悟探究内容,发现疑惑所在,提炼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进而内化为个人的知识和才干。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精神,本人在教学“伏安法测小灯泡的功率”一课时作了如下的教学方案设计:首先,教师从伏安法测电阻与测功率两个实验对比之后,引导学生在测电阻实验的基础上,自己设计测功率的实验方案,然后到实验室开出自己所需要的器材给学生,按照实验方案开始实验,边观察,边记录,最后总结结论,整个过程,教师只是引导和解疑,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生成。在此期间,重点要体现出生生之间的互动。
3.以师生互动为纽带
师生互动是课堂和谐的纽带,是好的教学效果的保证。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发现问题,提出自己所遇到的疑惑,开展课堂合作,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在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平等参与的同时,学生学会自我总结提炼,生成知识、技能、情感、觉悟和价值观。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把课堂凝成了一个整体,也在互动中丰富了教学经验,增强了能力,生成了自身特有的教学风格,起到一个纽带作用。例如,电磁感应一节,在带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时,我给学生讲:“同学们,我们下面要研究的内容是伟大的物理学家法拉第曾经研究过的实验。”立刻,同学们兴趣高涨,能做科学家曾经做过的事情,那也是很伟大的事情呀。然后学生开始通过实验探究,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参与其中,给学生鼓励加油,学生在研究出定律后,又继续探索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并提出许多问题,有些问题不好解决,师生就共同上网查阅,最后,我说:“同学们,法拉第在当时那个年代用了近10年的时间才得出今天我们用一节课就得出的结论,你们自豪吗?”立刻,课堂上响起热烈的掌声,那是为自己而喝彩。通过师生互动,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学生也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学习方法和学习的策略。作为教师的我,也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摸索、提炼、生成和强化了一些教学策略,增强了抓好物理教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