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者: 王朝辉

摘 要:多年以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一言堂”的教学方法,约束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动脑思维的主动意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本文主要谈谈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 主体地位; 主动参与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094-001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做不到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进行教学。一部分教师虽然也有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但在具体教学进程中却不知应该怎样实施。学生越是不动脑,不发言,教师便问个不停,讲个不休。一节课结束,大多数学生也只是处于被动的听课状态。教师认认真真地讲课,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又能记住多少呢?要改变这种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要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以适应现代化的需要着手,就必须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切记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的每一项教学活动,变“讲堂”为“学堂”。我在长期从事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语文课堂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要让学生有主动参与教学的热情,必须先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建立教学中平等融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思想,态度,感情总是伴随着知识、信息的传递接收反馈过程互动的,儿童学习心理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掌握学习过程,其认知情感是前提特征,是主要前提之一,而学生的认知情感在学习时,处于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前提状态,首先是来自教师对他们的影响。可见,情感作为整个语文教学的纽带,明显地反映在师生之间和蔼融洽的关系上。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注重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法外,还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用爱和真情等感染学生。师生之间的感情交往是师生心理双向交换的动力和支柱。殷切持久的爱是良好课堂气氛形成的基本条件。

二、创设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情境

课堂教学是教师按教材的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条理的引导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使学生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和良好的品德得到和谐的发展的过程,是为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兴奋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那么,怎样创设情境呢?

1.精心设计课堂导语

一个成功的引人入胜的导语,可以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可以使学生展开童话般的联想,可以引导求异思维,也可以营造师生和谐的氛围。根据儿童的好奇心理,运用多种形式的导入方法,设计出妙趣横生的导语,还能使学生处于积极的集中注意力的听课状态之中。例如:一位教师在讲《会摇尾巴的狼》一课时,这样设计了导入:“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生活着许多动物。有美丽的花鹿,机灵的松鼠……但这儿也有一只凶恶的狼。一天,这只恶狼又要去干坏事,一不小心,掉进了猎人的陷阱里,以后会怎样呢?大家猜猜看。”这样的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

2.利用好教具

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投入课堂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不失时机地利用好一切可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感,渲染课堂气氛的教具,使学生自始至终兴意盎然,如: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夏天景物时,利用电视出示一幅幅盛夏季节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再加上美妙的音乐,使学生陶醉于大自然的美丽之中,想起自己领略过的山水风光,激发了要表达的欲望。为写好作文做好了铺垫,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少年儿童能够敏锐感知鲜明的富有色彩色调和声音的形象,因为他们主要是用形象思维的,如果把课文内容和色彩及有动感的声音、图象等联系起来,既能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大脑较长时间保持兴奋,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又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保证学生积极参与的时间

1.优化教学内容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感到教学时间不够,教学负担过重,要改变这种局面,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上课前要对本课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弄清哪些内容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学,教师不必讲解;哪些内容提前交待给学生,由学生预习时解决;哪些内容似懂非懂,必须讲解,学生方能明白。对于教学难点内容,教师可在课堂上重点讲解,这样可减少教师的讲解时间,课堂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2.强化训练内容

保证学生积极的参与时间,教师还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给足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时间,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双边活动要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语言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就要求教师应尽量控制教学的时间,让学生多得到一些练习的机会。如:一位教师在《雷雨》的教学中利用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语言文字训练,抓重点词语,比较句子训练。而且在一堂课中,学生动笔画出表示景物变化的句子。读出对大雨欣赏的情感,不但使语言训练落到实处,也体现出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全体性。作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评点,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表达的一种方法,一位教师在作文课中设计了让学生听记,小组面议。

读的训练:有指导读、范读、齐读、边画边读。

3.让学生学会质疑解难

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质疑的机会不局限于教学的初始,学生边学边思考和解释的过程中,又会多出新问题,要鼓励学生有疑就问,在要求学生质疑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提问,教给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针对语文的特点,从课题上发现问题,从字词的用法,语句及课文内容的含义,以及标点的使用等方面提出问题,学生的疑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因势利导,控制教学过程,给学生参与时间。

在教学当中,教师应当适当地学会“隐”而不是让自己“显”,把机会留给学生,因为有人说得好,知识不是教师教的,而是学生学的。我们做教师的也要转变观念,真正把“教的目的”变成“学的需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