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策略谈
作者: 刘汉凤摘 要:我们要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让学生从小就能从过于单调枯燥、机械被动、死记硬背的学习中转向丰富多彩、积极主动、探索创新的学习中,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095-001
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课堂教学变成了教师讲数学,学生练数学,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转变这种单一的他主与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我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所采用的策略。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如何发挥教师角色的作用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
首先教师要真爱学生。我们的学生也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遗传等因素造成很大的能力差别,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是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总有自己的优点。作为教师要善于用真心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而不要根据成绩的好坏“喜”优“厌”差。对低年级学生不厌其烦的“报告”和问题耐心引导、回答。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在教师真爱的感召下兴趣盎然、充满热情地学习。在课堂上应当恰如其分地使用激励性、鼓舞性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正确的回答立即给予肯定,对待未回答正确或回答不出来的学生可以用“是这样吗?”“再想想。”“你能站起来说,大家已经很高兴了,没关系,慢慢来。”这样更能有效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又会引起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欲望,有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研究,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其次教师必须深入到学生学习过程中,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与他们进行交流。例如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时,教师都要及时的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对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点拨,使学生很快的排除障碍。学生在小组交流和讨论中往往会出现交流和讨论浅层次、表面化的问题,教师要进行深化引导。
二、从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1.培养学生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应当给学生留有思考和选择的机会,提出学习的问题,确定学习的目标。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第二册《统计》时,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统计图表后,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自己想解决数学问题。学生提出“喜欢红色气球的人数比蓝色的多几人?”“喜欢绿色的和蓝色的一共有多少人?”“全班有多少人?”……教师从学生想知道的问题中筛选并整理出要解决的问题。这种让学生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的做法,能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差异,让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适合自己的目标,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发展。这正体现了新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引导学生从模仿再现到探究发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活动方式,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来自于外界探究性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与合作下自己探究、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
3.尊重学生选择的学习方法
主动参与学习强调学习过程不应由教师整齐划一地去硬性规定。因为即使是相同内容,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所需要的时间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有差异的。旧教材中教学“9加几”时,教师要求学生统一用“看大数、拆小数”的凑十法进行计算,即使是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提倡按自己的算法进行计算,学生的方法往往被认为是“不好”的方法。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了个性,也就失去了创造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强调自主学习,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4.指导学生自我反思
传统教学中总结是一大环节,而这个环节基本都是由老师来做。其实这种总结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复述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而应成为学生一种极好的自我反思的机会。指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自我反馈学习结果,也能有效地让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从而达到学习内容和方法总结与提高的过程。
三、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新课程提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教学时可以适时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用栩栩如生的鲜活画面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加强教材内容的直观性,为学生的思维由以直观形象为主逐步过渡到以直观形象为基础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搭建平台。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由多媒体课件演示扇子、红领巾、钟表等等,然后隐藏掉屏幕上的实物画面,留下闪烁的角,同时配上声音:“小朋友,你们认识我吗?我们都是角。”在学生初步建立“角”的表象后,进一步认识角的构成时,屏幕上闪烁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分别向不同的方向射出两条线,使学生形象、生动地认识到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同时理解边的两条射线可以无限延长,再深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角的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让教材由静态到动态呈现方式的转变,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总之,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绝不能流于形式。我们要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让学生从小就能从过于单调枯燥、机械被动、死记硬背的学习中转向丰富多彩、积极主动、探索创新的学习中,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