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期望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朱永飞

摘 要:近年来,期望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备受学者们的关注。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法对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期望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进行阐述,旨在为期望理论在体育教学的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期望理论;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153-001

随着教育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更新,现代的体育教学更加注重经济和效益。多学科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可以借鉴的理论和方法,心理学中的期望理论就是其中之一,该理论在实践中已被多学科所借鉴,同样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是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维克多·弗鲁姆(Victor·Vroom)首先提出。他认为,要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应该从其立志追求的目标价值(效价)和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期望值)两个角度来考虑。显然,一个人对目标价值估计得越大,估计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越大,则对于他们的激发力量也越大。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安排对学生有价值并且可能实现的任务,才可激励学生的学习行为。 二、期望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增强学生自信

自我挫败感是体育生中常见的现象,这类学生习惯用挫败的方式来看待自己,把失败归咎为自己的能力,不敢去尝试新的挑战,此时体育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或一个激励性的手势等,都可以使学生重新找回自信。在体育教学中,自信的学生肯定自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选择比较现实、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自卑的学生则不然。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就教学而言,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兴趣产生的内在动力。每位学生都有可塑造性,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需要,学生潜力的挖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导任务是学习,因此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给每位同学设立合理的期望值,同时对每位同学都应尽职尽责的呵护,激发学生对知识的需要,自然学生对学科知识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体验成功的愉悦。尤其是从事体育课余训练的学生,每天大强度的训练,必然会身心疲惫,影响其正常的文化学习,久而久之会产生焦虑和懈怠,若教师能够对此类学生的文化课教学增加些耐心、期望和关怀,必然会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所决定。认知内驱力与学习是互惠关系,其对学习起推动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增加学生成功的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内驱力,同时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期望值。自我提高内驱力与学生的学术和职业目标有着密切的关联,它是学生在学术生涯和职业生涯中取得造诣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适当的赞许、肯定,是对学生取得更好成绩的促进,能够满足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偶尔的失败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之一,但要适度,不可挫伤学生的自尊和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要想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激励,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导致内驱力因素,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充分的调动,才可使学生为达到目标而维持或加强学习活动。

三、期望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成就期望

期望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就需要。当人的成就需要大于回避失败的需要时,表现为趋向成就活动,反之则亦然。既然要获取成就感,就要对任务的成功概率有所选择。研究表明,成功概率在50%的任务就具有挑战性,最能调动力求成功者的动机。如在武术训练中,若某位女生具备了完成旋风脚720的身体素质,并且能够顺利完成旋风脚540的动作,此时老师对其加以鼓励、指导,再加上学生自身对成功的渴望,必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动机,促进动作的习成。

2.发展期望

发展期望即对期望的进一步提升,某层期望得到实现后,更高的期望才会出现,才会对后面的期望起到激励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起初对学生的期望值不宜过高,可依据学生的学习行为、个性特征和人际交往的表现,设置合理的期待目标;在低层目标向高层目标迈进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可用亲切交谈的方式,勉励、引导学生,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其的关心,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促使学生发奋图强,成绩进步,进而教师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使教师期望与学生成绩呈现良性循环。

3.尊重期望

尊重期望是期望实现的心理需要,其包括:自我尊重期望和相互尊重期望,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延伸。

因此,在教学中,应着重发展学生期望的自我尊重。自我期望心强的学生,倾向于追求成功,有更多积极的情绪和自我信念,能够坦诚的面对成与败,并可做出成败的正确归因。众所周知,这种自尊不可能永久保持,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必然会出现挫折,尤其在新授课的学习中尤为突出,我们可通过降低难度、引导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培养学生明确的意识等来维持学生对期望的期许。

4.自我实现期望

期望的自我实现是一个实现自我的过程。其在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它启示我们在开展教育工作中,要时刻注意学生期望实现的进展,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高层期望,将他们的个人期望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增添学生学习的动力;要针对不同学生期望进展状况,考虑学生不同的需要,以学生发挥的潜能,考量学生的自我实现;同时教师应当帮助学生选择实现期望的正当方式,正确抉择主导期望。当一名从事体育训练的后进生在老师期望的引导下,经过努力其成就感得到极大的满足时,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参加体育业余比赛或组织学生观摩省职业队的训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潜力、不足,此时教师可以榜样学习为指导,与学生沟通建立期望,重新点燃学生的训练激情,增强学生自我挑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进步,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

期望理论在体育教学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在体育教学中,期望理论应在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平台上发挥最大的效应,给学生更多的欣赏与喝彩,使学生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洁,冯伟强,李云峰.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223-230

[2]燕良轼.高等教育心理学[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8,253-255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4,432-43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