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色彩静物写生中如何组织静物
作者: 张长永摘要:好的静物写生的摆设不仅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专业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做足教学中的细节,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解决学生对构图、物体的组织摆放、色彩的色调等方面认识,提高学生写生及默写能力。
关键词:静物写生; 摆设; 组织摆放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020-001
在色彩教学中,我经常遇到一些学生在写生和默写训练中会出现物体摆放凌乱、没有主次、主题不清晰的现象。我一直以为这是学生在构图上的问题,于是花费很多时间对构图知识进行讲解、分析,但结果并不明显。我开始否定自己、怀疑自己知识没有讲透,还是对学生没有足够的重视,这一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学校的墙壁上有句话“细节决定成败”启发了我:这不只是单一的构图问题,还应该和平常摆静物有关系。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的确有疏漏的地方,我于是在下面的教学中更加注重细节。问题解决之后,我将自己的做法整理出来:
一、摆设色彩写生静物时先确定主题
主题就是一组静物的中心内容。教师在摆设写生静物时,要设计好写生的目的:通过所摆物品来反应内容,还是有了内容再选择物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组成写生静物的重要原则,无论哪种都要做好二者的统一。一组静物的摆设不应该包含太多太复杂的内容,特别是一些意义上没有联系,形式上不协调的东西随便的拼凑画面,这些画面不可能出现什么明确的主题,也不会出现和谐的美感。牛奶面包、刀叉餐具、高脚酒杯葡萄酒或者咖啡具等组成的静物,会让人联想到西方人的饮食风貌,再衬以米色的、白色的衬布,又给人洁净、温馨的感觉,让进餐变得充满情调!如果拿掉面包,添上冬瓜,会给人牛头不对马嘴的感觉。
无论根据现有物品表现主题,还是由设定的主题选择物品,教师都要精心设计,根据实用和审美的要求进行摆放。选用的器物、瓜果要考虑它们的形状、色彩、大小是否合乎写生的要求,水果要避免形体、大小和色彩的雷同;再依协调的形式法则进行布局,使整体统一而具有美感的同时,整体上反映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人民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
二、摆设色彩写生静物时要确定构图的格局
有了物品,设定了主题,如何突出主题成了摆设的关键。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构图。一般来说先确定主体物中较大的器物的位置,因为较大的物体是构图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画面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美学的角度看,较大的物体不可以出现在画面正中间,以避免呆板的弊病;也不可以摆在太靠边的地方,以避免构图的不稳定。其他较小一些的器物组合时,大小的选择、横竖的放置要有讲究。S形构图、三角形构图、左右展开的横式构图和上下展开的竖式构图等等都要考虑构图的稳定、生动、新颖而不落俗套。
三、摆设色彩写生静物时物体要处理好主次、疏密关系
物体的主次、疏密关系就是指物体摆放的要集中,让物体前后有部分的遮挡,以显示物体的空间及前后关系。主题的中心部分一般摆放的集中,其他的物体可以放的疏离分散一些。
主要物体摆放太集中画面会产生不松动、闭塞的感觉。而物体摆的过于疏散,物体间会出现孤立、缺乏呼应、构图松散、画面缺乏中心、画面没有节奏等问题,难有美感,所以教师在摆放静物时要反复推敲每个器物的大小、形状(花瓶、杯子、碗盘等口子向上的器皿还要处理好朝向的问题)、位置、前后及物体间的呼应,力求达到理想的布局效果。
四、摆放色彩写生静物时要注意色调和谐
色调即色彩的调子,也就是色彩在画面总体组合中的色彩倾向性。色调是一种独特的色彩美感形式,对于表现画面的主题思想、情调意境具有无可替代的感染力和表现性。色调的类别很多,从色相上分:有紫色调、红色调、蓝色调、黄色调等等;从色彩明度上分:高亮色调、亮色调、灰色调、暗色调;从色彩的冷暖上分:有暖色调、冷色调、中性色调;从色彩纯度上分:有鲜艳的强色调和灰色的弱色调等。所以在摆设静物的时候应该根据教学的意图来考虑,从而摆出色彩和谐、有情趣的画面,激发学生对色彩美的感受及对色彩的表现欲。
五、摆放色彩写生静物时注重衬布的使用
为了主题突出、陪衬环境,衬布的摆设是非常重要的。衬布不但对色调产生影响,还对画面中物体的形体、色彩、线条等起到陪衬作用。一般来说,主体物色彩相对单纯统一时,衬布一般用鲜艳明亮一些的;主体物色彩相对鲜艳时,可选一些单纯统一的衬布,达到突出主体物的作用。色彩初级阶段的写生,衬布一般选择颜色单纯、布纹简易的,如白色、有明显冷暖倾向的深暗色或是灰色的衬布,同时注意衬布质地、色彩和纹样。衬布的摆放要做到自然、随意,布纹的形状、起伏要做到有韵律感、有艺术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