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
作者: 赵春霞摘要:人类从意识到环境问题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不断推动全球人类共同来面对环境问题,参与环保,我国政府也在不断推动环保行动,处于教师阶层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关键词:生态环境; 认识; 意识; 行动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094-001
科技飞速发展,技术日新月异,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速度与人类文明的进程也被推动得快速前进。然而,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也接踵而来。国际环境教育也应运而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断推动各国加强环境教育,环境是每个人生存的环境,所以对于环境的改善我们人人有责。我国《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的总目标和“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道理”的分目标。所以,我们在小学科学中不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不仅是完成国家课程目标,更是每一个科学教师应该身体力行的责任。本人对如何在小学科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和思考。
一、用好教材,超出教材
教材是教材的编写者们提供给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同时也是提供给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教材的编写者们总是力求选择不同区域学生都熟悉的例子,所以书中的例子具有普遍性,也会让学生易于接受。因此要用好教材。但是,孩子们拥有不同的接受能力,想要获得更多的信息更多的资源,因此超出教材又能更好地为教材服务的信息就显得很有必要。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塑料》一课中提到,塑料的显著特点也是它的最大缺点:不易分解(腐烂),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这对环境极为危害。同时,也提出问题,我们可以为减少白色污染做些什么?书上给出了三幅图显示污染,给出一句话科学家对减少白色污染所研究的可降解饭盒表示人类的行动。只有这些材料的呈现对学生而言不足以有震撼,同时解决方法对学生也不能产生太大的指导行动的作用。在这节课中,拓展材料可以选用证严上人呼吁大家回收宝特瓶(塑料瓶的一种)积极做环保的事例和视频“祈祷MV——宝特瓶再生篇”,让学生了解台湾的宝特瓶污染环境的情况,及后来台湾无数环保志工在各个角落寻找被丢弃的宝特瓶并将回收来的宝特瓶集中在环保站,经过分类、脱标、洗涤、破碎、浮选、脱水、粉碎、抽丝、纺纱、织造与加工成布,最后制成毛毯、围巾等,并且这类制品具有轻柔、吸湿排汗等优点,是真正的变废为宝。给学生展示了别人在怎么做,做了又产生了怎样的积极意义,同时看看对我们的行动有哪些指导意义?我们是否也能尝试着有所行动?
又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这一课时可以增加阅读科普绘本《好鼠兔》,书中告诉学生在自然界中,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生物的多样性非常重要,各种生物之间会相互制约,不断调整达到一定的平衡,如果人为地过分参与会对生态的平衡造成破坏。再增加阅读故事《木村苹果》,这篇文章讲的是在日本有一位果农在看了《自然农法》后,决定不对苹果树使用农药和肥料。刚开始是全家人没日没夜的抓虫、喷洒醋液,但是苹果树是惨不忍睹,无数的害虫使苹果树从此不再开花,最后他从野生果树找到自然农法的解答,在苹果树下撒大豆。翌年,苹果园变成了原始森林,构建了一个自己的小生态系统,在第八年时苹果树开出了七朵花,最后接了两个苹果,在第十一年才开始丰收。而这种苹果不仅好吃到令人惊讶,还不容易坏。这篇故事中可以给学生以很大的启发,自然拥有自我修复能力,只要我们愿意给她时间,给她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告诉我们木村是如何保护苹果园的生态平衡的。
二、动手实验,实事求是
李四光曾说:“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方法。”用实验来说话,实事求是的反应我们环境污染给地球上的生物带来的负面影响,会加深学生的认识,加强他们参与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地球上的水》这一课提到:如果水中溶解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水就被污染了。书中一共呈现了两张图片表示水污染的严重后果,我们可以增加实验让学生看到事实的严重性。上完本课,收集几种被污染的水,在水中放入水生生物。先观察放进去之前这些水生生物的状态做好记录,将这些生物放入水中,每天观察这些生物的状态做好记录。学生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过一段时间后对比这些记录,发现这些生物有的死了,有的颜色变了,有的不灵活了,通过这些对比,对水污染造成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课外活动,知行合一
我国明代的王守仁提出了“知行合一”一说。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多种方法获得了环境的现状,我们可以怎么做等信息,也通过实验清晰地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可是我们的这些活动仅仅是在教室完成的,仅仅是学生所知道的。我们不仅要知道还要去实践,我们的课外活动就是学生宣传环保和践行环保的主阵地。让学生用课堂知识来课外实践,真正对生态环保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例如:三年级下册《土壤的保护》中有一个信息,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电池每户人家都在使用,随手丢掉的也不在少数,仅让我们的学生了解到电池的危害还远远不够,我们可以行动起来回收废电池。学生在学校设计宣传标语,回收盒子,相隔较近的孩子组成对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周边进行宣传,将周边人家不用的废电池带回学校统一回收。让学生在不断参与的过程中了解我们可以为环保做什么,同时形成环保的强烈意识。
青少年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是希望更是明天,要让我们的环保走得更长久就得从孩子抓起,培养他们的生态意识,学会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用行动参与环保。我们的教师更是有这个责任为我国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未来的主力军们做好引导和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徐敬标.小学科学教学技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生态环境教育.http://wenku.baidu.com/view/247e1dd728ea81c758f578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