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作者: 陶丽萍摘要:在信息量爆炸的今天,农村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受到了冲击,在脱离家长监督的情况下,他们把主要时间放在了电视和网络上。笔者积极担负起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重任,在亲情阅读、主题阅读、个性阅读、深度阅读上多有重视并开发,努力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亲情阅读; 主题阅读; 个性阅读; 深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095-001
以色列本土的犹太人只有五六百万,全世界的犹太人也才三千万,但是以色列人却在艰难的环境下创造出了许多先进的技术,每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很多都是犹太人,世界富豪排行榜上犹太人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犹太人如此聪明?据调查,犹太人每人每年的阅读量是六十五本书,而我们中国人只有五本。
2005年,《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级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并且特别在“实施建议”中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在践行课标上,笔者做了积极的尝试。
1、亲情阅读,点燃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火花
亲情阅读,是指家庭父母子女之间、学校师生之间、班级同学之间的共同阅读。但由于现在大多数父母都是双职工,很多家长平时阅读时间不够,因此,我们教师承担起了亲情阅读的重要职责。
介绍什么读物让学生阅读呢?一般来说,内容反映儿童生活、情节生动、语言流畅的读物比较受小学生喜欢。如《童年》、《草房子》、《宝葫芦的秘密》等等。深受小学生喜爱的还有反映战斗生活的读物,如《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等;讲述历史故事的读物,如《上下五千年》、《三国演义》等;探险旅行的读物,如《鲁滨逊漂流记》、《气球上的五星期》……
利用什么时间进行阅读呢?我们一般把时间定在早读课或午后,每天坚持与学生分享一个成语故事,每周至少与学生共同阅读两篇美文,每月给学生推荐一本好书,并适时组织他们对所阅读的读物进行讨论。
一年下来,我们发现:教师和学生一起阅读课外书,为学生推荐好书美文,向学生介绍阅读方法和体会,能潜移默化地为孩子点燃课外阅读兴趣的火花!
2.主题阅读,打开一扇通往广阔阅读天地的门
六年级上册,书中介绍了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鲁滨逊漂流记》,由小草成长为大树的典范——《简·爱》。尽管书中都对这两本书作了简要的介绍,但是一年多来形成的阅读习惯使得学生抱着极大的兴趣去阅读这两本书。仅一个周末,班里就多了近40本书,这些书,都是他们利用周末时间去书店临时新添置的。
既然大家都有书了,怎么阅读呢?
2.1导读课。导读课的根本任务一是激趣,使学生有缠着父母买书的愿望;二是导法,包括猜测阅读,梳理主要情节内容,赏析片断。在导法上有两大指向,一是指向内容情节,二是语言形式。其中语言形式往往是学生在读整本书时容易忽略的,就在导读课上有意识地培养。
2.2阅读欣赏课。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阅读与欣赏让学生愉悦地进行领略和玩味的课。
阅读欣赏的角度既可以是字、词、句的欣赏,亦可是文章的品味欣赏;既可以是对文章个性化背景的深入探究,亦可是对同一类文章共性的广博吸收。
3.个性阅读,让学生的个性自由飞扬
《祁黄羊》一文,我问了孩子们一个问题:解狐和祁午谁更具有军事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着这个问题,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班级里立刻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派别,认为解狐厉害的一组认为:(1)解狐是老兵,更具有作战经验;(2)解狐是祁黄羊的仇人,如果没有特殊的才能的话,祁黄羊是不会举荐解狐的。认为祁午厉害的一组则认为:(1)祁午跟着祁黄羊南北征战,一定也见识了不少,也学到了不少真本领;(2)祁黄羊之所以不先举荐儿子,是怕人家说他偏心眼儿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地。”由于学生的家庭环境、知识储备、审美修养、性格特点各不相同,每个人对同一篇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也就大不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教师,就要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认识,让学生的个性自由飞扬。
4.深度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深度阅读,以学生自读自悟、多读精思多写为主,教师点拨引导和小组讨论交流为辅,不可越俎代庖。每月可安排一至两节课。教师要参与阅读活动,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后,老师也要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互相启发、教学相长,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就能充分得到提高。
美国作家谢尔著的《失落的一角》,简简单单的几根线条,简简单单的几个字。3分钟,翻完第一遍,学生大笑:这么简单的书还会给我们五年级的学生读?
但老师没笑,问生:它找到了失落的一角为什么不快乐呢?它再次出发寻找的失落的一角是什么呢?
学生不笑了,一页页,又把这本书翻了一遍。
生:它找到了失落的一角,可是他唱不出歌来了,所以它不快乐。
生:因为它找到了失落的一角后,滚得太快了,所以不能再和虫子说话了,不能再跟小甲虫比赛了,也不能让蝴蝶停留在它身上了。所以它不快乐。
生:追求也是一种快乐。为了寻找失落的一角,它吃了许多的苦,这些苦难,磨练了它的性格,它变得坚强了。可是因为现在它太完美了,它不需要追求了,所以它再也感受不到这种因为追求而带来的快乐了。
师:它为什么又去寻找它那失落的一角呢?它这回想要寻找的失落的一角是什么呢?
生(不约而同地):快乐!
放慢阅读的脚步,让学生通过对事物部分或整体形象的反复揣摩、思考、玩味,可以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提升阅读鉴赏能力。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每一个学生要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把阅读,视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