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改革之我见
作者: 郝芳摘要:文章主要从《机械制图》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着重阐述了该门课程在教学改革中的思路、方法及具体措施。优化教学内容,进行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积极性、主动性,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机械制图; 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TH1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113-001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学生作为学习后续专业课及生产实践实习的必修课,如果这门课程学不好,就难学好后续的专业课程,也影响以后用于专业工作。中职类学校教师普遍反映该课程难教,学生们也反映学的困难。随着社会的飞迅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是当前中职学校所面临的一大问题。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在分析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一体化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我从事执教多年,以下是我针对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的改革:
一、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从头讲到尾,照本宣科,就算是多媒体教学,大多也只是把原先应该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搬上了屏幕,教学手段变了,教学内容和效果没有本质变化。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讲,被动的去学习知识,难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这种讲授模式枯燥,致使学生学习兴趣较低,教学效果很差。中职生中的相当一部分理论基础薄弱,缺乏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学习兴趣不高,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难以看到活跃的氛围和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难以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也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引航人。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将传统的老师为中心的讲授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在于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提高主动性,自己发现和获取知识,教学效果就会有很大的提升。笔者在理论讲解的过程中,对教学所涉及的内容进行边讲解边演示,通过实物、教学模型、实际操作、多媒体课件等内容的演示,让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变成看得见易理解的实实在在的东西。这样,在知其然的情况下,学生更容易知其所以然,既巩固了知识,又学习了操作技术。
如在做画图实践训练时,教师在旁边对学生做指导,对没有完全掌握画图方法的同学随时进行辅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有很大提高。再如,在讲到如何画实体三视图时,就可以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法,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模型,通过讨论,每个小组确定自己讨论结果,然后教师汇总,再通过小组间对比,选择最好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无形之中也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课程是一门抽象且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需要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特别对于那些数学基础差的学生学的非常吃力,花了很多时间但效果不佳。无论老师怎样描述比划,有些学生就是想不出它的形状。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有效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一门理论课程结束后,学生还没分辨清哪些知识点对自己的专业是最有用的,更不懂哪些理论基础知识是应用到哪一工作岗位,这一岗位到底要掌握哪些技能。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把课本上的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看到模型的同时也看到实物。平时适时地安排时间组织学生去实习基地参观,并在实习车间或工厂车间现场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在实习车间或工厂车间现场教学,使学生认识车间的机器、机械、零件,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同时,也增强学生对零件、机构在机器中的作用、工作原理等方面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施校企合作,扩大就业之门
随着社会改革开放,国发经济不断的进步、发展,企业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国家给职业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我校每年都邀请企业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机械制图是企业笔试的一门重要课程,去年,我校进行了校企合作,做了课程的整合,我们的学生制图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得到了企业的肯定和信赖,进一步的为我们的毕业生打开了就业之路,扩大了就业之门。往年我校没有进行校企合作,没搞调和整合,学生的成绩不尽人意。可见实施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职业学校要抓住这个机遇,积极主动的获取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课程,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探讨适应校企合作的机械制图的新方法,增强专业的社会适应性。主动与企业联系,在双方的互帮互助下,才能培养出跟上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强技能的人才,可见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及意义。
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在教学中,应把课堂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和充分讨论,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适时讲解,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懂的倾听、吸收别人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