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语言的人际意义建构

作者: 香辰

林黛玉语言的人际意义建构0

摘要:《红楼梦》诸多人物中,人物语言高度的个性化,不仅反应了人物的社会地位身份,同时还暗示了人物本身的悲剧命运。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气和情态系统来分析林黛玉的语言,进一步揭示出林黛玉这一经典女性角色语言所体现的人际意义。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 人际意义; 《红楼梦》; 林黛玉

中图分类号:I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120-002

1.引言

《红楼梦》中人物语言的高度个性化,生动地体现了各自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在不同事件中的人际、角色关系。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绝对主角,作者曹雪芹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刻画这一“寄人篱下,多愁善感”的没落贵族小姐。从多重角度描写了这一心思细腻、孤傲清高、多疑任性,但又不工于心计的天真的女性角色。其中,作者为林黛玉设计的性格化语言,更生动地体现了其在典型环境中的性格特点,使她与《红楼梦》中的其他女性的语言有所不同。因此,她的语言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其语言的分析,了解她的人物性格以及她与其他角色之间的人际关系。

2.人际意义

韩礼德提出了语言的三个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还有语篇功能。[1]语言交际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建立并维持一定的人际关系。语言的人际意义指的是语言除具有表达讲话者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活动的功能之外,还具有体现讲话者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对事物的推断、评价的功能。语言的这些功能便被称作人际意义。人际意义的实现通过两个子系统,一个是语气系统(mood),一个是情态系统(modality)。[2]

2.1言语角色与交际意图

韩礼德将言语角色(speech role)做了两个划分,一个是给予(giving),一个是求取(demanding)。给予或求取的内容包括信息,商品,服务。交际意图从客观上讲是话语所要实现的言语功能。[1]具体而言,四个基本的交际意图可以用表1来表示:

2.2人际意义的实现手段

语气系统是实现人际意义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以命题小句为例,功能成分的不同组合将会带来不同的语气结构。例如,主语、限定词、谓语、补足语等不同功能成分的变换组合(configuration)带来不同的句子结构的同时也实现了不同的语气,[2]例如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等。当面对不同的交际角色时,所说出语句的语气结构是不同的,从而实现说话者的言语交际目的,同时体现了听者与说者之间不同的人际关系。

情态系统是实现人际意义的另一途径。广义的情态系统分为情态化(modalisation)和意态化(modulation)。情态化是表达了说话人对事件的成功和有效性所做的判断;意态化,是说话人对命题所包含的义务、意愿做出的判断,如影响受话人行为,要求对方承担义务等。[2]例如,在意态化系统中,经常运用不同程度的情态词,如必须(must),应当(should)来表现人际意义的差别。

3.黛玉语言的人际意义分析

本文截取了有代表性的黛玉与其他角色的对话(本文选择了典型的语料)。用(1),(2)来表示,用下划线来表示要分析的句子。用小写的a,b,c等来表示要分析的小句。

(1)宝玉只得屈意央告:“好妈妈,我再吃两钟就不吃了。”李嬷嬷道:“你可仔细老爷今儿在家,防问你的书!”宝玉听了这话,便心中大不自在,慢慢的放下酒,垂了头。黛玉先忙的说:“a.别扫大家的兴!舅舅若叫你,只说姨妈留着呢。这个妈妈,他吃了酒,又拿我们来醒脾了!”一面悄推宝玉,使他赌气,一面悄悄的咕哝说:“b.别理那老货,咱们只管乐咱们的。”那李嬷嬷不知黛玉的意思,因说道:“林姐儿,你不要助着他了。你倒劝劝他,只怕他还听些。”林黛玉冷笑道:“c.我为什么助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d.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定。”[3]

以上是黛玉和宝玉去探望生病的宝钗,被薛姨妈留下共进晚餐时的对话片段。席中宝玉因为高兴而多喝了几杯酒,被李嬷嬷所阻止,划线部分是黛玉维护宝玉说的一段话。其中a小句中,黛玉用了一个祈使语气的句子,表达了让李嬷嬷不要扫大家聚在一起玩乐的兴致的内容,黛玉作为贾府的贵族小姐,和李嬷嬷在社会地位上的悬殊,黛玉用命令的口气使李嬷嬷听从自己的建议。后面的情态附加词“若”,“只”反映出黛玉对李嬷嬷的话语内容的态度。b小句中,黛玉用了一个祈使句,句中呼语“老货”直接体现了黛玉对李嬷嬷的奚落态度。c小句用了一个反问的语气,再次表达了黛玉对李嬷嬷的责问。d小句中,用了一个高值情态词“必定”和称呼语“姨妈”,拉近了与薛姨妈的关系,且说“不当在这里也未可定”,对李嬷嬷的持续劝阻的行为进行了推断,使李嬷嬷陷入尴尬的境地。黛玉这段话实现了她的交际目的,即驳回了李嬷嬷对宝玉不要再喝酒的劝告,也清楚地看到了黛玉鲜明的性格:尖锐刻薄,不留情面。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黛玉语言的人际意义是如何建构的和她所处环境中与他人的关系。

(2)黛玉叹道:“……a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b.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宝钗笑道:“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3]

以上对话的背景是宝钗探望病中的黛玉,两人的谈话。语料a中,“最”,“竟”,“只当”,“实在”等语气附加词及“往日”“如今”等表示时间的附加词,体现了黛玉当初对宝钗的怀疑以及现在自己的变化,从而引出了后面两人推心置腹的谈话且清楚地表明了黛玉作为说话者此时的态度,希望得到宝钗的理解,化解平时的误会。语料b中,我们可以得知黛玉在大观园中作为一个物品或服务的求取者,这个言语角色是她不安的因素。不是贾府的主人,却衣食住行,吃穿用度和贾府其他小姐一模一样,黛玉十分担心下人在背后议论自己的坏话,这反映了在“寄人篱下”的生活中,她处处感到不安,敏感多疑的性格得到深刻的体现。

其中“皆”这一程度附加语,表达了在黛玉的心里这可能是遭到下人白眼的原因。黛玉深知自己的身份和平常的言语行为很可能导致不和谐的人际关系。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黛玉的这一番话实现了她的交际目的,对宝钗表达了自己多年不安的心事。不仅仅是她对宝钗的态度有所改观,两人的人际关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尽管黛玉平时为人刻薄,但是也被宝钗平日的点点滴滴所打动,从而说出了以上一段话,和宝钗缓和了关系。二人关系两年后的改善从侧面表现出黛玉多疑的性格致使她很难轻易向他人敞开心扉。

4.结语

通过以上对黛玉语言的语气与情态系统的分析,清楚的看到了黛玉的性格特点,而这些性格上“瑕疵”正是黛玉悲剧的主导原因,抛开封建家族势力压制的背景来看,黛玉的敏感、任性、多疑的性格也不适合作为宝玉日后生活的好伴侣。任何人都不是孤立生活的,都需要与他人建立人际的关系网。黛玉尖锐的性格,经常逞一时口舌之快,没有顾忌他人的感受,难以融入当时的家庭,社会。上到其他姐妹,下到丫鬟佣人,甚至是自己至爱宝玉都可以成为她取笑刻薄的对象,因此尽管在当今社会出现如此性格的人物,也是与社会格格不入的。

通过分析林黛玉的语言,我们可以看出,人际意义的建构是如何通过语气系统、情态系统实现的,从而最终实现说话人的交际目的。“尽管英语和汉语的语气系统,情态系统不尽相同,汉语更注重在虚词、副词上表达其语气,情态。”[4]但是运用系统功能语法来分析汉语小说中具体语篇中人物的语言也是恰当的。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0

[2]Hlliday,M.A.K.Am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London: Edward Arnold, 1994:149-152, 152-192

[3]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55,309

[4]郑元会.语气系统和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建构,[J]外语学刊.143(4),2008,81-8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