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高房价对女大学生就业观影响的调研
作者: 陈春凤 郑曼文 王桥莲
摘要:近年来,温州房价一直高居中国城市房价排行榜前列。作为温州高校的女大学生,她们的就业观是否受到高房价的影响,影响程度如何。本文通过对温州五所高校的在校女大学生的调查,分析房价对女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温州; 房价; 女大学生; 就业观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121-002
一、调查内容和方法
调查小组在2011年5到2012年5月针对性的对温州五所高校的女大学生抽样发放了问卷和个别的深入访谈,获取了第一手资料。共发放600份问卷,回收513份,有效利用率为85.5%,其中,有效问卷为500份。调查对象年级分布为:大一70人,大二190人,大三140人,大四100人。
问卷主要以11道单选题,1道主观题组成。问卷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个人基本信息;2.女大学生对温州房价问题的态度;3.女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方向;4.留温女大学生对住房问题的态度。
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1.高房价对女大学生的影响
1.1女大学生对未来住房压力感受不明显。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对房价问题虽有关注,将住房问题考虑进未来规划中者少。由表一数据可知,大学期间,女大学生深入了解温州房价的群体占8.2%,她们表示对房价问题特别关心,经常关注相关动态,并且有将住房问题考虑到未来规划中;52.6%的女大学生表示对房价有关注,但对温州房价具体不是很了解;有45.2%的在校女大学生表示,大学阶段重点是学习,暂时不考虑房价问题。
1.2女大学生多数期待未来能够生活在生活质量高的城市。关于理想的居住城市选择上,有14.6%的温州高校女大学生期待生活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54.4%的女大学生表示更加愿意生活在杭州等二线城市。相较于生活水平高、消费水平高的一二线城市,表示愿意生活在三线城市以及县城、农村的温州高校女学生共占据31%。
2.女大学生毕业后职业规划
2.1女大学生毕业之后人员流动性大。参考表三,有38.8%的女大学生表示大学毕业之后留在温州;61.2%的女大学生表示,毕业后选择离开温州谋求发展。其中,43.8%的女大学生表示毕业后希望能回到家乡发展。
2.2女大学生大学毕业之后多数不考虑继续学业。参考表三,仅有2%的女大学生表示继续学业。小组对此对个别受问卷者深入访谈,得出不愿继续学业原因:考虑到高校扩招,继续学业使得将来竞争人数叠加,就业竞争更加激烈;考虑年龄因素,继续学业使得将来组成家庭年龄压后,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生育压力;部分女大学毕业生考虑先就业后找机会继续学业;有少部分表示,学历对于未来工作不会产生多大影响,没有必要继续学业。
2.3留温女大学生职业选择倾向于高稳定性、高社会地位的岗位。表四的数据显示,留温女大学生中,有43.3%的女大学生表示期望能够成为公务员或在事业单位工作;选择在外企和私企工作的占30.9%;选择自主创业的15.5%。
3.留温女大学生对住房问题的态度
向银行贷款购房,自己或夫妻共同买房成为女大学生理想的购房模式。考虑女大学生毕业之后的收入预期,买房压力巨大;部分女大学生的理想与现实脱节。表五和表六显示的数据,约有62.4%的留温发展的女大学生表示将来买房的主要方式是向银行贷款,自己或夫妻共同买房。其中多数女大学生倾向于夫妻共同向银行贷款买房。因此,41.8%的女大学生期待大学毕业之后每月工资能够在4500元以上,在一定程度上负担购房压力。仅2.1%的女大学生表示将来留在温州发展愿意租住,绝大多数认为,拥有私人的住房为将来生活必要。5.7%和18%的留在温州发展的女大学生将来住房解决主要依靠父母,自己不存在压力。
三、问题及对策
通过上述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女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对自己的职业起点要求过高,一定程度上过分的依赖父母;温州城市对女大学生的吸引力还不够,毕业生流动性大,造成城市人才流失严重。针对这些问题,将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女大学生要认清现实,准确定位,合理规划未来
女大学生应当端正择业态度,合理规划、准确定位。不能想着一步到位,一下子就谋到理想的职位,也不能盲目从众,看着公务员待遇高全都去考公务员。对工作不能仅仅以眼前的工资收入为标准衡量,关键看是否有发展空间和前景。
2.学校和家庭要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教育不仅仅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同时学校要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创造条件让学生融入社会生活中,培养其责任与忧患意识,鼓励其积极进取,,例如鼓励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创业竞技节目、专业实习,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父母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意识和独立意识,尽量避免毕业后包吃、包住、包工作的三包行为。
3.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温州政府有建设性与针对性的出台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还要创造大学生创业的机会;保障基本住房需求,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参考文献:
[1]沈若愚.高房价在阻止大学毕业生进入大城市[N].东方早报,2007-9-29(10)
[2]曲可欣,王海英,吴伟娇,姜珊,崔莹莹.高房价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5)
[3]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4]张蕾.关于女大学生事业心与恋爱观状况的调查和分析[J].青岛教育学院学报,1995(1)
①温州五所高校:温州医学院、温州大学、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温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