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会干部队伍凝聚力建设探析

作者: 何磊

摘要:高校学生会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力量,建设一个优秀的学生会干部队伍,对于日益庞大的高校学生数目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如何增强学生会干部凝聚力为切入点,详细剖析了目前高校学生会干部队伍凝聚力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 学生会干部; 凝聚力

中图分类号: 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128-001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高等院校发展速度迅猛,在校学生人数动辄几万人,面对如此众多的学生,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发挥好学生会干部队伍的重要作用,是做好学生工作的重要保障。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不仅是校园中普通同学的榜样,更是联系老师和同学的纽带,老师不仅能通过学生干部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更能事半功倍的解决学生问题。然而一个队伍的建设,首先要解决的不是制度,不是人力,不是经费,而是解决团队成员向心力的问题,即团队凝聚力的建设。总结几年的工作经验,我认为影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凝聚力建设的进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阻力:

一、舆论误导,学生会影响力减弱

如今,网络是一个了解信息最好的平台。然而在很多论坛、校园网、微博,都能看到广大学生对学生会的偏激评论,诸如学生会明争暗斗、各种潜规则、人事任免混乱等等屡见不鲜。当新生咨询学长学姐是否加入学生会时,他们的回答是:“到学生会就是做苦力不能锻炼人”、“学生会很黑的,要有裙带关系”、“学生会要想干的好,就没时间学习了”等等负面言论不绝于耳。我认为这些负面评价,都是对学生会歪曲的理解,但也同时说明,我们的学生会工作脱离了为广大同学服务这样一个基本目标,工作得不到同学的认可。

二、组织机构臃肿,工作效率偏低

以在校生一万人为例,学生会组织设立十几个部门是常态,学生干部队伍有一百多人,主席、副主席、主席助理,占据10余个席位,各部门设立部长1人,副部长3人左右,如此就有一半的人属于中层以上。人人都以领导自居,执行力下降,效率大打折扣,部门之间更是互相推诿。在人员使用上,我们的老师也是重使用,轻培养,能力强的盯着用,能力一般或者不怎么在老师、主席、部长面前出现的学生就不受重视。如此,学生干部对学生会的归属感就丧失了,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学生会可有可无的人。

三、个人英雄主义盛行,忽视团队精神

现在在校学生年龄进入所谓的“80末90后”阶段,特殊的家庭环境和成长时代使一些学生干部从小娇生惯养、自私、任性、极富个性,有较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和个人优越感,只要求社会及他人对自己关心,追求个人利益,不善于相互沟通,缺乏虚心学习、互相帮助及善于协作的精神。他们过于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好大喜功。学生的这些个性无疑为老师的工作带来很多困扰,学生干部都想做出一番成绩这是好的,但是学生会开展工作总会有分工,总有台前幕后,那么这些学生潜意识里就有了很多不情愿,这就使活动的顺利开展留下了诸多隐患。

四、团委干预过多,工作目的背离学生意愿

团委老师过多的压制学生会工作,学生会没有独立自主的空间,万事都要得到团委老师的认可。现在的学生都比较好强,他们不希望被牵着鼻子走,迫切地希望自己的才干能得到发挥、得到赞扬。当他们进入学生会,发现自己不过是个打杂的做着一些算不得什么的事情的时候,一部分学生会干部就早早退却了,浮躁的心理阻碍了他们继续培养的机会。

综上所述,我们从各校实际情况出发,就不难找出为什么自己的学生干部队伍缺乏凝聚力。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笔者认为提高学生会团队的凝聚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秉承育人为先,严格筛选学生干部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殿堂,高校学生会更是培养社会精英人才的摇篮。从严选拔适量学生干部加入学生会是培养学生干部的前提。精简部门和人员编制,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配备学生会干部队伍。这样就能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和团队力量,让每一个人有事可做,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去接受锻炼和考验。在工作中,通过老师和同学的指导帮助,他们能发现自身缺点并克服,逐渐成长为一个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会干部。我们要摒弃轻培养,重使用的不良作风,让每一个有志参与学生会工作的同学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悉心指导与帮助。

2.营造“家”的氛围,增强学生干部集体归属感

学生会干部大部分时间会在一起工作、学习,学生会办公室也就成为大家的“家”,那么我们就要好好的经营这个“家”。办公室的墙面可以张贴每个部门成员的照片;各部门同学公用一本心情日记,大家的心情可以随时写上去,每个人都能浏览大家的心情并赠送留言;学生会成员遇到困难时,可以将自己的难处贴到学生会的公用留言版,不管谁看到了能帮助解决就主动联系这位同学,这些办法让每一个学生会成员都生活在学生会大家庭的关心中。

3.尊重个性,发挥特长

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应该了解每一个学生干部的专长、才能、志向等,针对个体的不同特点,给予因人而异的、差别性的培养,允许成员挥洒个性与特长,用其所长,使之在各自的岗位上能把个性与特长完美展现,运用自如,从而充分发掘出集体的内在潜能。在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子活动中,可以根据学生干部的不同性格、特长,让他们创造性的撰写活动策划书,并开展活动,这样不仅能发挥各自的特长,并且能给他们机会独立承办活动。

4.传承信仰,打造学生会精神

在思考树立怎样的学生会工作精神时,笔者观看了2007年播放的电视剧《士兵突击》并产生了共鸣。“坚持的意义,选择的代价”,“艰巨在于漫长,光荣在于平淡”这两句台词,一度影响了五届学生干部,而且他还在继续影响我院后来的学生干部。每一届加入学生会的新干部,都会接受他们的部长、主席、老师的教导,告诉他们选择了学生会那就意味着付出、奉献,告诉他们选择的意义和坚持的代价。这样的学生会精神一代代星火相传,培养了众多人才,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干部。在这样一种信仰的引导下,每一个人都会全力以赴,为自己选择的既定目标努力前行,这样一种信仰胜过任何制度和激励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娜,刘军,张乐.当前高校学生会干部选拔与培养若干问题之思考[J].新乡学院学报.2008.22(4):136-137

[2]宋岩,郝丽丽,王媛媛.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团队精神培养初探[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89-91

[3]巩惠玲.浅谈高校学生会干部的培养[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6):122-123

[4]蒋惠君.高校学生会的问题与改进[N].视野.2008-01.(1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