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财务报表附注的思考
作者: 刘晓宇摘要:财务报表分析在经济发展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对会计信息充分、真实披露的客观要求,文字辅以数字表达的财务报表附注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财务报表附注的必要性、作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谈谈自己浅薄的看法。
关键词:财务分析; 财务报表附注; 披露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129-002
一、设置财务报表附注的必要性
财务报表附注是为了便于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财务报表的内容而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它是对财务报表的补充说明,是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化以及人们对相关信息要求的提高,附注在整个报告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因此笔者认为设置财务报表附注有以下三点必要性:
1.财务报表采用表格形式,由于形式的限制,无法全面反映各主要项目及其内部、背后的情况。例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报表列示的只是一个期末余额,至于各项应收账款的账龄情况就无从得知,而这方面的信息对于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资产质量非常重要,所以需要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提供应收账款账龄方面的信息。
2.对于一种经济业务,可能存在不同的会计原则和处理方法,如果不交代报表中的项目是采用什么原则和方法确定的,就会给财务报表的使用者理解报表带来一定困难。例如,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存货计价方式等。
3.由于会计法规发生变化,或者为了更加公允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有可能改变财务报表的某些项目的会计政策,由于不同期间的财务报表中同一个项目采用了不同的会计政策,使得不同期间的财务报表失去了可比性,为了帮助财务报表使用者掌握会计政策的变化,也需要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
二、财务报表附注的作用
财务报表附注作为财务报告的一部分,其分析可归纳为财务状况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和资产管理效率分析三个方面。
1.财务状况分析
在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时,重点应落在分析企业的财务弹性上,财务弹性是企业在面临突发事件而产生现金需求时,做出有关反应的能力。现代企业处于一个越来越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之中,从而会面临更多的突发事项,需要应付更多的突发现金需求,通过报表附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企业的财务弹性:
1.1未使用的银行贷款指标;
1.2可能迅速转化为现金的长期资产的有关状况,可用非经营性资产所占的比重来衡量;
1.3企业的长期债务状况;
1.4或有事项和担保。
2.盈利能力分析
在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评价时,重点是对企业的盈利进行预测。盈利预测信息能够帮助财务报表使用者评价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金额和不确定性,从而作出合理的经济决策。利用财务报表附注,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企业经营活动的性质、经营活动的财务影响,认清企业发展的趋势;可通过了解企业的未来发展计划,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总目标、影响企业目标的内外部因素和为实现总目标可采取的措施及可能的风险。
3.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在对资产管理效率进行分析时,利用财务报表附注可更深入地揭示企业各项资产管理效率高低的内外部原因及预测企业未来资产管理情况。
三、会计报表附注披露存在的问题
1.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缺乏披露规则的约束
附注信息要发挥应有的效用,有赖于其充分性的表示。但考察我国目前会计信息的披露情况,发现很难令人满意。比如,对关联方交易的披露,有的企业“删繁就简”,有意回避;有的企业“点到为止”,模糊不清。许多企业对其主要投资人、关键管理人员等的披露缺乏,甚至空白。同时还存在会计信息披露缺乏披露规则的约束,难以得到投资者的完全信任,比如,公司往往对一些重要资产转让及出售情况和企业合并、分立等重大非会计信息披露时避重就轻等。
2.存在虚假信息
附注中的虚假信息,局外人很难及时发现,所以容易被误导,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常见的虚假信息表现为:1.隐瞒负债,如有的企业想通过隐瞒债务,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从而对报表使用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2.对关联方交易的披露,有的企业避重就轻、有意回避,如吉林某公司上市前向银行累计借款数亿元,该公司均未及时履行审议程序和披露义务,也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在相应定期报告中未披露,严重损害了其他股东的利益;3.会计方法的改变,会计方法的改变对会计报表产生的实质性影响必须披露,主要是披露会计方法的改变对利润和其他会计事项的影响,如故意混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通过对已完工工程的利息资本化而虚增资产价值和当期利润、对应摊销项目不摊销而长期挂账来虚增资产和利润、改变存货计价方式,调整当期利润等问题。
3.附注内容滞后
有的企业故意使披露内容滞后,如对或有事项、提供担保等需要及时公布的内容有意延期披露;有的企业的非故意行为,但也造成了信息滞后,可能是因为企业管理层及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使得当时未能正确理解附注应披露哪些内容而造成的事后披露。
四、会计报表附注披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制订并颁布指导会计报表附注编制的相关会计准则
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订并颁布指导会计报表附注编制的相关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报表附注》,这样既可以为编制会计报表附注提供一个总体思路和具体操作规范,又有利于进一步明确附注的结构和内容,并可以提供前瞻性的指导,从而避免由于新经济业务出现而相关信息得不到披露的情况发生。
2.建立并改革我国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
可新增“特别提示事项”,如将报告期内发生的引起公司重大资产或主营业务发生变更等在内的,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事项的详细情况,作为“特别提示事项”披露的内容;根据成本效益原则,把握好充分性和适当性的关系,完善“会计报表项目注释”;细化“表外事项”。同时在披露过程中应结合企业性质和规模特点,对附注信息披露规范进行特殊考虑。
3.强化会计报表信息披露的监督体系
会计报表附注的提供者应建立自身的内部监督机制,提高附注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同时,财政、审计、税务等政府部门,注册会计师等中介机构也应加强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监控管理,这样,三管齐下,多方配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各自的监控作用,使信息披露不充分和失真的现象及时得到控制。
4.提高会计队伍素质和业务水平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由于会计电算化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会计人员的功能已由算账型向管理型,由事后核算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结合型转变,而要实现这些转变,都需要提高会计队伍素质和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2009.3
[2]王婷婷.财务报表就像一本故事书[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9.2
[3]王超.财务报表附注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1,(02)
[4]裘宗舜等.浅谈会计报表附注[J],会计之友,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