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与问题导向型教学法相结合的基础英语教学
作者: 马茁萌摘要:本文在任务型与问题导向型教学法的引导下,通过具体课程设计,旨在改变传统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和成就感,培养其自主应用知识的能力。该教学法应用于英语专业基础教学中能量化学生成绩评估,将课堂活跃化,将教学理念和方法整合化。
关键词:任务型; 问题导向型; 基础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131-002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海姆斯和韩礼德的交际法是国外较为流行的英语教学法;普拉布也早在80年代初提出了任务教学法的构想;之后3P教学通过“做中学”的任务法强化交际目标,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外语课堂教学中。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文秋芳也指出传统教法的弊端和任务型教学法的中国化问题。如今,以语言、教师和课本为中心的模式受到了质疑和挑战,取而代之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随着应用语言学的发展,语言教学也逐渐成一体系,如情景法、听说法、交际法、任务法、问题导入法等。本文主要通过具体课程设计研究任务法与问题导入法相结合在专业英语基础教学中的优势。
二、任务型与问题导向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交际法’的最新发展,它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和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教师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这些语言活动完成语言学习任务,最终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1]它探究的是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的方式完善其内在的语言学习机制,通过有层次的布置使教学过程在同一任务目标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学生通过完成课堂任务促进自身知识体系的重组与构建,促进了新信息与其已有认知模式之间的整合。当学生通过交际和参与感受到新知识模式带来的成功喜悦时,便会更主动地投身其中,从而加速信息整合和内化的进程。
学习要在学生亲身参与和饶有兴趣的情况下才会有效果。教学重心的转移实现了“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什么是怎么学到的”。关于教学上的内容重心和过程重心,Gray如下比较:
What is to be learnt?How is it to be learnt?
Subject emphasis Process emphasis
External to the learner Internal to the learner
Determined by authority Negotiated between learners and teachers
Teacher as decision-maker Learner & teacher as joint decision-makers
Content: what the subject is to the expert Content: what the subject is to the learner
Objectives defined in advance Objectives described afterwards
Assessment by achievement or by mastery Achievement in relation to learners’ criteria of success
Doing things to the learner Doing things for or with the learner[2]P93-94
由此可见,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比重改变很大。学生主动地位的突显,使其更易了解教学目标,对新知识的整合内化更得心应手。此外,教师若按教学重心设计课程,把解决问题和教学任务联系起来,教学效果就会更上一层楼。
问题导入型教学法能体现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和对问题的深思,通过与不同阶段课堂任务的结合,教师针对课文内容和主题进行挖掘,联系学生实际模拟交际语境,避免了传统教学法的单一枯燥。问题导入方式多样,比如启发式、卷入式、语境式、归纳式、连环式、思辨式、关联式、常识式和拓展式等。这种活跃课堂气氛、浓郁学习兴趣、创新教案设计的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的听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完成了任务,达到真正交际的目的。英语专业基础教学实践中若融入任务法和问题导入法,便能很好地改进“自上而下的”教学法,改变教师先入为主的行为和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使学生由完成任务前的好奇感转变为完成任务后的成功感,量化学生成绩评估,有效引导其寻找并汲取相关知识,帮助培养自主处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将教材生动化,将课堂活跃化,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好。
三、课程设计范例
如何进行新的教学尝试、把任务型和问题导入型教学法相结合,如何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直是英语专业教师面临的难题。本文以基础英语课为平台,以任务型和问题导入型教学法为理论依据,以课堂案例为依托进行课程设计,旨在为解决上述难题提出建设性意见。现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第一版第二课《回家》第五、六两个课时为例,课程设计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难度递增的三个任务,学生需逐步完成任务并回答问题;第二部分是教学重点任务,即引导学生归纳黄颜色和黄丝带的象征意义;第三部分任务集教学难点和目标为一身,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继而展开心灵教育。
任务一:口语技能热身。通过卷入式和语境式问题让学生对图片进行描述,使其身临其境。然后通过“家”的相关谚语自然过渡。
问题设置:1. Picture description: Going Home
2.Can you give some simple idioms related to “home”?
任务二:详解课文语言点。通过学生参与朗读的任务找出发音不足;然后讲解语法和修辞,并通过学生回答启发性问题,对个别句子进行深层理解。
问题设置:1. (para.10) What is the function of mentioning the counted miles?
2.(para.11-12) Why did Vingo’s wife tie so many ribbons on the tree?
任务三:引出全文高潮。小组作业,请学生表演满树黄丝带欢迎犯人回家的部分。这里包括了任务完成和问题解决后的反思部分,还会根据学生表演做即兴指导并指出问题所在。
任务四:运用常识性问题的提出引出黄色和黄丝带的象征意义。
问题设置:1.What is the commendatory meaning of the color yellow?
2.What are the derogative meanings of the color yellow?
3.What are the associations in daily life of the color yellow?
4.What is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yellow ribbons?
任务五:通过联想性和延伸性问题引出主旨:爱与被爱、原谅与忘却、挫败与勇气、机会与重生。最后布置作业结束课程:对比电影,发挥想象力编写一个“回家”之前的故事。
问题设置:1. What is the message of the text?
2.How do you think of these sentences?
— Life is not always rosy. It’s full of failures and setbacks. In spite of the hardships of life, there is an opportunity if you are willing to try again.
— The ability to forgive and forget is important in all human relationships.
— To love and be loved is to feel the sun from both sides.
3.If you have done something wrong to others, what would you do to make up for your relationships?
如是设计,学生不仅能掌握语言点、有机会锻炼口语、培养团队意识,还学会了颜色词的引申义,增加了语言学习的兴趣;更使学生对人生有所感悟,学会了珍惜和感恩。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任务过程中无需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那样会挫败积极性并使其完成任务不够自信。“因为学习者在语言运用中出现的错误能反映其语言习得的进展程度,暴露其认知图式的薄弱环节……要发动学习者积极参与评估,使他们成为主体,从任务的设计、执行到结果进行正反总结;对任务中有较强语用功能的语言结构,要适当进行演绎。”[3]
四、结语
兼顾意义和形式的任务型教学法能把语言流利性和准确性相融合,发挥学生主动性,但抛弃以语言形式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可行。所以只要使专业基础英语课程设置在取二者优点的同时,把任务型和问题导入型的方法相融合,才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达到教学目标,最终做到教学理念整合、教学方法和手段整合、教学内容和步骤的整合和教学评价的整合。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教改项目论文,课题编号JX2010031
参考文献:
[1]丰玉芳, 唐晓岩.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6).
[2]夏纪梅. 现代外语课程设计与实践(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3]方文礼. 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