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情境下高校教学管理新模式探析
作者: 龚兵丽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高校教学模式逐步向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仍不成熟,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结合网络教学模式的特点,系统探究网络大背景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就该模式更好地运用提出一些办法。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 网络情境;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132-002
现阶段,互联网在我国经过十多年的普及已被广泛应用,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同时,对教育、学习方式也有较深的影响,网络信息技术使教学方式不再是传统的、陈旧的操作形态,而使之得到重新定位。本文就高校网络教学管理新模式中凸显的问题展开论述,并对这种全新模式在教学中的有效施行给出若干对策方法。
一、网络情境下高校教学管理新模式存在的问题
网络情境下的高校教学管理实践活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因其作为一类新事物,其发展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仍产生出为数不少的问题,下面就来分别详尽的阐明:
1.高校教学管理的主客体关系模糊
网络情境下的高校教学管理主客体关系绝非旧式、简易的关联体系,而是具有浓郁的时代色彩。与此同时,虚拟的社会领域的产生和发挥角色作用也在逐步地涌现,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就使得当今网络社会条件下高校教学管理在主客体关系上面有了本质的改变。然而现实中在高校教学管理上,主客体关系仍然不明朗,无法很好地把握住这个关系在网络情境下所产生的新问题与新状况。
2.学生将其单纯视为娱乐教学的形式,并未有效地加以应用
我国高等教育因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导致大学生普遍用网络玩游戏、看电影、聊天或上网,日常学习生活中,大家把网络当作一种放松心情的娱乐手段。然而,将网络引入教学管理,学生们会感到网络的运用只是为了让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和生动性而借用的载体,在思想层面并未把网络作为教学的一种新模式,这不利于网络背景下的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3.大学生使用网络方式不恰当,给教学的应用带来了麻烦
诚然,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可以突破传统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能获取多样化的知识,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学习者也可以自由支配学习时间,非常方便、快捷。网络资源非常庞大,借助于多媒体视听结合的技术与手段,大学生会获取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缩短了时空距离,提高了学习的效果。然而,现实中却很少有大学生将其视为学习的手段,而是纯粹的个人娱乐,即使教师开展网络教学时,学生们也不是积极有效地配合。尤其是教学安排学生运用电脑自主学习时,有些学生会“忍不住”玩游戏或上网,这对网络环境下教学管理模式的转变是非常不利的。
二、基于网络情境下高校教学管理新模式的应用方法
1.加强两级教学管理模式
虽然高校的两级管理模式早已初步开始了,但很多的工作仍然要继续做下去。目前系这个级别的管理模式尚且不足,各高等教育院校指导教学管理模式仍然有不少漏洞和技术盲点,亟待明确各方的职责,增强责任意识。高校就要逐步在系级别将教学管理推向第一线,强化系之间的协调、沟通的能力,充分发挥系在教育改革、教学管理等工作上的关键作用。必须建立健全高校系之间的联动响应机制,明确各自目标,大胆探究尝试管理方法,赋予系更多的权利,使之在系级别的教师教学业绩考评、先进教育工作者津贴奖励、新型人才培养和基于网路下的课程配置等方面有管理的权限,进一步发挥系规范履职的效能。
2.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不同之处表现在网络化的教学模式更加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亦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学生已经是成人的年龄,又历经十多年的课堂学习生活,所获得的一大重要收获就是培养了个人的学习能力。大学本身就非常强调学生们自主探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此,师生双方都要首先意识到自学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其次,在网络环境下,是最有利于、也是最符合自学条件的,这就必须使教师下决心努力改变过去“一对多”的灌输、填鸭式样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扮演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角色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这样也会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和联想思维,将个人的聪明才智运用到教学上面。
具体的实践操作方法其实不难,教师启动教学后,用多媒体充当载体将教学可见直观、清晰地展现出来,可通过妙趣横生的漫画、图片或者录像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们课堂学习的兴趣。每位学生们都要配备一台电脑,通过教师的情境展示,学生们再结合教材描述,借助于自己从网上搜索或下载的课堂教学资源,便能更快速地理解、掌握教学的大致纲要与内容主旨,这就为今后在生活中应用教学知识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与此同时,学生们会从网络上明白、了解更多与本教学相关的知识要点,打破了教材论述的局限;网络又以图文并茂或者视听结合的方式帮助大家拓宽教学知识,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将教学触类旁通,进而行之有效的帮助教师参与教学管理。
3.与高校自身教学管理相结合,构建一支合格的教学管理队伍
近年来,高校的教学管理队伍发展非常参差不齐,尤其是基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下,个别的竟然未在高校工作过,或者个人很少接触计算机,甚至不会基本的网络操作,对教学工作也缺乏理性的认识。深究其因,是由于高层教学管理人员对基层管理者的作用与职能认识模糊,进而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基层教学管理者作为沟通和联系每一个教学系与教务处的桥梁与纽带,在教学管理的整个工作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所以说,为了切实推动高等院校教学管理顺利走向现代化、网络化和合理化的轨道,提升教学管理员工的网络素养和综合素质就显得刻不容缓。
构建合理的高校教学管理团队,首要的任务就是强化对教学管理者的上岗前培训,将考核与其入职紧密结合,只有顺利完成考核,才能被高校所录用。其次,高校管理阶层需建立健全长效培训机制,将教学管理者纳入培训对象范围中,定期予以系统、科学的培训,经举办信息技术交流讲座与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应用竞赛等活动,促使教学管理人员及时更新和完善头脑中的IT行业知识,了解信息技术方面的法律法规,遵守国家网络规范与道德准则,认清IT业发展的前沿,激发教学管理人员运用信息技能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学管理人员在充分认识到信息技巧重要性的同时,逐步学会使用网络教学资源。
第三,高校需健全业绩奖惩机制,对于严格遵守高校网络教学管理规范,兢兢业业投入工作的先进管理人员,予以奖金奖励;对于工作状态欠佳、业绩不求长进的人员给予离职或警告等处罚。
4.构建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不断满足教学的需求
近年来,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在高校从引进到运转用了不少时间,因此要充分发掘其潜能,从过去散乱的、漏洞较多的教学管理软件逐步升级到新的系统中,对新系统出现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不能拖延,以免造成更大的后顾之忧,耽误课堂教学的进度,以更加优化、顺畅、健康的网络设备迎接教学管理的新局面。
基于网络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需与时俱进,根据其实际应用的情形不断创新、改进,使之更贴近教学、符合师生的需求,以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俊,胡启良.网络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215-216
[2]杨娜.浅谈大学生网络媒介生活给高校现代教学管理的思考——以天津市六所高校大学生为例[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53-54
[3]靳丽利.论高校网络平台辅助教学管理的必要性[J].成功(教育),2009(12):212.
[4]吴燕.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1):243-244
[5]张琼渊.基于网络智能化的高校教学管理新模式[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4):131-133
[6]贡福海,范守信.基于教学管理视角的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0(9):57-59
[7]郑吉鸿,艾治雄.高校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Z]. 中国上海:2010495-498
[8]刘琼梅,彭国星,刘强.高校教学管理网络智能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0):185-187
[9]丁伟,于珍彦,马海庆.大学教学管理理念与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6):95-97
[10]钟小伟.本科教学管理的思考和对策[J]. 高等建筑教育,2011(1):16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