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一名智慧型教师

作者: 闻礼艳

摘要:教师可以通过提高素养来科学教学,在课堂上机智应对来巧妙化解,适当地放弃权利,轻松教学,争做一名智慧型教师。

关键词:智慧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135-001

叶谰先生在论述智慧型教师的特征时认为:“智慧型教师具有把握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况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教师的教育机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教师在后天的教育活动和教育环境中,经过磨练与感悟而逐渐获得的。教师可以通过提高素养来科学教学,在课堂上机智应对来巧妙化解,适当地放弃权利,轻松教学,争做一名智慧型教师。

一、提高素养,科学教学

一个智慧型的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素养作为自己的奠基石。课堂上学习内容的科学性是首先要确保的。如今,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大部分的老师已经更新了观念,对课本知识了如指掌,对新课程的理念烂熟于心。但是有些老师却会因为对教材的理解不深,钻研不透,而出现一些科学性错误。

在一位年轻老师执教的《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的课堂上,有一个游戏环节:一个口袋里放了若干个球,6个同学上来摸球,摸到红球就算胜利。游戏结束,6个人都没摸到红球。教师问:“6个人都没摸到红球,说明了什么?”一个学生马上回答:“里面肯定没有红球。”老师肯定地点了点头:“是的,里面确实没有红球。”然后把球展示给大家看。这个过程就是个科学性错误:口袋里没有红球——推断结论——6个人都摸不到红球;反推:6个人都没有摸到红球——推断结论——口袋里没有红球。正推过程是正确的,这个反推过程却是错误的:6个人都没摸到红球,并不能断定里面是没有红球的,其中存在的一种可能是里面有红球有其他颜色的球,但是6个同学却都没摸到红球。

因此一个智慧型教师的首要条件是专业知识要扎实。只有在对教材钻研透彻的基础上,才能避免出现科学性错误,才能科学地进行教学。

二、机智应对,巧妙化解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敏感性,是教师在教学情景中特别是意外情况下,快速反应,随机应变,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综合能力。生活在新时代的学生,见多识广,课堂上一旦思维被打开就什么都敢说。他们的回答会和老师的“预设”大相径庭,更令老师不知所措。这就需要老师有足够的教育机智。

在《比较数的大小》一堂课上,听到这样一个片段:老师问:“老师想买一个MP3,国购和一商场都有,型号和质量都一样,但价格不一样,老师该去哪个商场买呢?”然后出示价格:一商场298元,国购302元。一个学生说:“我觉得你应该去一商场买。”老师很开心,接着问:“理由是什么?”另一个学生举手了:“一商场便宜啊。”可这时,又有小朋友举起了小手:“我觉得应该去国购买。我妈妈说国购的东西好,买东西就要在国购买。”答案超出了老师预设范围,老师解释:“老师已经在前面说了两个商场的质量是一样的……东西不存在好坏。”这时又有小朋友附和:“那还有假冒伪劣商品呢。”老师做着苍白的辩解:“我们现在不讨论哪个商场的东西好,我们要比的是价格。”……

这位老师设计了一个学生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选购商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商品的价格来选购商品,从而掌握新知。但是现在的家长在选购商品时,很多都信奉:“便宜没好货”、“东西越贵越好”。因此出现了刚才的那一幕。而老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脱轨”却是那么力不从心,没能很好地处理这个环节。其实学生是把他真实的生活经验告诉了大家。老师可以借此机会向学生进行生活上的教育: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不是东西越贵越好。通过教育可以让学生转变观念,用几句话再回转到本节课的主题“比较数的大小”上。

因此要成为一名智慧型的老师,还要在学生偶尔的“脱轨”以后,快速反应,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把学生拉回到课堂的主题,巧妙化解课堂上的突发状况。这既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更有可能成为课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三、放弃权利,轻松教学

课堂上,老师通常会依赖自己的权利让学生跟随着自己走,做学生学习的主宰者。而在现代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只有师生之间洋溢着相互尊重和轻松的气氛,才能开启孩子的心扉,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一堂复习课上,我让学生进行了竖式计算题的计算。但经过校对答案、统计正确率,结局惨不忍睹,错误的类型五花八门。我严厉批评了了学生,并把典型错题放在投影仪上让他们说错在哪里?应该怎样订正。可没有几个人愿意发言。我知道刚才的音量可能把有些孩子的想法给吓回去了:“刚才老师的态度有点不好,不用害怕,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时,小丽站了起来:“老师,我能不能猜猜他们的想法?”我缓和了一下表情:“行!”小丽指着一道题:

403

- 158

________

255

开始猜测:“小淳,你在做这题的时候,肯定是这么想的:‘3减8不够减,得向十位借1,十位上没有得借,得再向百位上借。这时个位上能借到10,变成13减8等于5,十位上变成10减5等于5,百位上4借掉1剩下4,4再减1等于2。’”小淳微微地点点头,其他小朋友则聚精会神地听着小丽的猜测。小丽则继续分析着:“你应该这样算……”我微笑着朝小丽竖起了大拇指:“你真厉害,连小淳的想法都知道。还能帮助她纠正想法。”小朋友们热烈地讨论起来:“这题我来猜猜看……”

通过“我来猜猜看”,孩子们一方面了解了错误的想法,逐步提高“免疫力”,加深正确解题思路的观念。另一方面,通过这个有趣的“我来猜猜看”改变了以往的“应该这样计算……”的模式,吸引了大部分小朋友的注意力,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完成这个枯燥的想法过程。而如果我在学生出错严重的情况下,只是一味地训斥孩子的话,也许错的还是错。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动机,让课堂充满民主、和谐的气氛,并能开出智慧之花。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