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多样化评价初探

作者: 杨锦霞

摘 要:本文就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作用和评价的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实施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这样才能保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评价; 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018-001

新课改实施后,要求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下面我们就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作用和评价的方法两个方面做以下探讨。

一、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作用

1.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有利于检查学生的学习进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其中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对他们进行学习评价,通过这种评价我们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效,学习缺陷,学习个性,从而为学生学习的调整给出依据,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做好准备,这里的评价一般是在学生的学习进程中进行的,称为形成性评价。

2.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一定程度上,评价也是一种教学活动,在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中,学生的知识技能都能获得很大的长进,一方面学生所学的纷繁的知识,通过评价过程,进行分析、整理、综合,最终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通过评价,学生对不熟练的技术进行反复的练习,增加操作的熟练程度,排除不规范的操作,迫使自己的技术更加合理化。

3.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养成

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在检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增长了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范围,发展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最终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养成。从评价内部因素来分析,评价的技术和方法的选择主要由评价的理念、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对象来决定的。其中评价的理念是影响评价方法选择的首要因素,所以在课程评价中,我们有必要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按照相应的评价理念,选取适当的评价方法,从而对学生给出合适的评价。

二、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方法

1.知识掌握程度评价方法

通常我们可以采用试卷测试和操作测试来进行的。

1.1试卷评价。所谓的试卷测试就是通过学生对一系列的相应知识的回答来检查和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这种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当前的学生心理属性,并且可以大范围的对学生进行同时测试,能在较低的成本下完成评价任务。但是它本身也存在着两个问题:选题问题;阅卷问题。

1.2机器评价。机器评价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应用能力,它是通过实践来表现学生心理的变化,通过学生的实际行动来反映学生的心理认识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可以把试卷测试合并在操作试题测试中,由计算机进行科学的组卷,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理论性问题的回答。

2.学习成果的评价方法

在对学生成果的评价中我们可以采用教师权威评价,也可以采取小组成员性评价,还可以采用自我评价,下面就这三方面来分析一下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的三种方法。

2.1权威评价法。这里所说的权威主要是指教师或由教师组成的评价团,他(或他们)按照一定的客观标准,把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判断学习成果的优劣。一方面评价的权威人士是否能够保持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另一方面是评价的标准是否具有客观性,用一个统一标准来衡量大量学生的学习成果。所以仅仅使用一个标准对学生成果的评价是不完善的。我们有必要在这个基础上加上其他的评价方法。

2.2学习小组评价法。小组评价是指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学习小组中展示而受到小组成员的评价。这种评价使得学习成果接受多种评价模式,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进行对话,可以对成果给出一个多角度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权威性单一标准的不足。

2.3学生的自我评价法。自我评价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己为中心,对自己的信息技术学习成果进行自评和自查。一方面通过自评,可以把自己与过去进行比较,确认自己的进步,另一方面通过自测和优秀成果进行比较,发现自己的不足,这种评价方法既做到了学生的某种程度的评测,也不会给被评者造成很大的评价压力。

3.学习过程的评价方法

学习过程的评价是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价。学习过程我们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学习初期、学习过程中、学习结束。对这三个阶段的评价我们划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其中每个阶级的评价采用的评价方法是各有特色的。

3.1诊断性评价的方法。诊断性评价是指在学生学习开始,对学生原认识能力的评价。通过这种诊断,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这种评价我们一般采用测验和调查法。

(1)学前测验。学前测验是对学生是否能够进行更高级别学习的一种基础性摸底评价。(2)调查法。学前调查法是指通过走访学生以前所学习的学校,跟其前任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以前学习情况,为掌握学生将来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3.2形成性评价方法。所谓形成性是指在教学进行中,为了及时了解阶段性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从而进行准确的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而对学生进行的评价。它一般在一单元或某一小节结束后进行评价,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通常我们可以采取测验、作业分析、观察等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

3.3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一般是学生学习告一段落时,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全面评定,并要为学生给出一个综合评价的结果,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证实的作用。在这个阶段它更注重的是教与学的结果,更注重的是等级的区分,更注重的是评价的有效性。在信息技术评价中我们通常可以采用测验评价法和约定评价法来进行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在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不要为了评价而进行评价,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在评价过程中应该实施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这样才能保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苗逢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