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礼 无以立

作者: 夏正勇

摘 要:著名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关键词:礼貌教育; 传统美德; 道德教育; 以德育人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048-001

“以德育人”在不少的学校还只是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或是就算某些学校想要实行也缺少着力点。有的管理者认为抓德育就是严抓卫生,死抓纪律,查校服、胸卡、头发、首饰,“七不准八不许”。其实我觉得,这些方面固然是德育的范畴,但却不是德育的根本所在;文明礼貌才是做人的起点。

文明的行为能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文明是现代人的处世根本;礼仪是成功人士的潜在资本。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文明、懂礼貌和善待他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孙子告诫说:“赠人以言,重于珠玉;伤人以言,胜与剑戟。”培养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习惯显然是极其重要了。

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招工,对学历、外语、身高、相貌的要求都很高,由于薪酬挺高,所以有很多高素质人才都来应聘。这一些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年轻人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 总经理走了,年轻人一个个闲不住了,就围着总经理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摞,信一摞,资料一摞。年轻人你看这一摞,我看这一摞,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大家面面相觑,总经理于是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人被录取。因为,本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这些年轻人由于文明礼貌的欠缺,而丧失了一次宝贵的机会。而我也相信,这些年轻人回去以后,一定会对文明礼貌的重要性有更深的体会。确实,也许文明礼貌是开启成功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20世纪60年代,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我们大家都知道叫加加林。当时挑选第一个上太空的人选时,有这么一个插曲,几十个宇航员去参观他们要乘坐的飞船,进舱门的时候,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下来了。

他觉得:“这么贵重的一个舱,怎么能穿着鞋进去呢?”就加加林的这一个动作,让主设计师非常感动。他想:只有把这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推荐下,加加林就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

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成功从脱鞋开始。实际上就是从好的习惯开始。

文明礼貌的习惯不是人一生出来就拥有的,这需要慢慢的培养,这里面就关系到老师的教育问题。很多人认为,礼貌教育是班会课的内容,其实我觉得礼貌教育不应只放在班会课上,它应该是每位教师的教学责任,应该时刻注意以身作则,要把礼貌教育带到平时的课堂中和日常生活中。“您好!”“谢谢!”“对不起!”这些简单的字眼,可以使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和睦、协调。一个友善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其实都是教师对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必须做到持之以恒,并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这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身教甚于言教。首先教师应该处处讲文明、讲礼貌,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榜样。古人说:“己正而后能正人。”老师对人尊敬,态度温和,对学生就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课堂上,老师用和蔼谦逊的态度与学生谈话,如:“请打开课本”,“我个人有这样的看法”,“这样回答可能会更好一些”,学生就感到亲切。如发现某个学生坐姿不端或做小动作时,不训斥叫嚷,而是走到跟前,轻轻扶他一下,或用眼神示意一下,学生就能意识到自己的毛病而自觉改正过来。

2.家校合作。作为教师,一定要积极做好家长思想工作,通过家长会以及与家长电话沟通、家访等形式,合力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让家长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思想,满足孩子的心理要求,让孩子和家长的沟通更和谐,从而也无形中造就了一个家庭礼貌教育环境。

3.文学熏陶。文学作品中的优美语言以及它所描绘的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灵、仪表,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和组织学生多欣赏一些思想内容健康、具有艺术价值的诗歌、散文等。可以读给学生听,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朗诵。这样做,不但可以丰富他们的日常用语,还能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指导学生的行动。

4.闪光教育。其实每个学生身上都存在着闪光点,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些闪光点,利用班会、板报等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为了引导学生把认识转化为行动,可以在班会课上创设情景,让学生亲自做一做,体会体会。如表演“当老师来我家的时候”(起身迎接,向老师问好,让座端茶,送老师出门时说“再见,请再来”)。“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说“谢谢!”“费心了”)。“打扰了别人的时候”(说“对不起”“请原谅”)。“对方向你道歉的时候”(说“别客气”“不用谢”“没关系”)。这些表演,要有生动的表情,文雅的举止,亲切、规范的语言。学生通过表演,可以加深认识,得到精神的享受,体会到文明礼貌的美。还有,把同学中间讲文明、讲礼貌的人和事登在板报上;把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分阶段登在黑板报上,让学生时刻对照自己的言行,定期评价学生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情况,表扬好的,批评差的,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文明的,什么是不文明的,从而明辨是非、美丑,受到深刻教育。

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人长期的生活学习教育的过程,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他的行为准则并非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在不经意中也许还会绽露出不文明礼貌的行为,这是每个人都不能避免的,所以,要想减少或者避免不文明礼貌现象的再次发生,需要我们长期地去提醒学生、教育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德育教育。

你如果养成了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养成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这就是习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