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尝试

作者: 李秋菊

摘 要:“哪里具有兴趣,哪里就长出知识的大树”。我们要充分利用新课程为我们提供的广阔天地,从不同的方面渗入新的教学和学习理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地理学习作为一种快乐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地理; 激发;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064-001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中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能认真地观察、想象和思考,加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能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那么地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利用地理图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由于地理研究对象的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拼图等直观教具或者电教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它以无声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把抽象的理论化为图形,把枯燥的文字化为有趣的“图画”,学生在地图上可以看到祖国疆域辽阔、河山壮丽、矿产资源丰富、森林和草原广阔无边,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热情。地理新教材一改过去全面陈述的特点,每节内容图文并茂,图像比例显著增大,每册都有100多幅,不仅能很好地反映地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激发兴趣,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认识,而且这些图还简明、醒目、美观,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引入“地理现象”,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

地理知识直接服务于社会生活、生产,反过来社会生活、生产也为地理知识的传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地理现象。教学中合理、适时引入地理现象是上好地理课的捷径。地理教学中,紧密联系乡土地理,时时捕捉随时令或季节来临以及突然发生的地理现象,运用于地理教学将会受益匪浅,会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教与学达到完美结合。在讲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消弱作用时,提出学生非常熟悉的现象进行分析,如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蔚蓝色?落日、夕阳为什么呈橘红色?大雾天为什么呈乳白色?指出这是由于大气对波长不同的太阳七色光散播吸收状况不同而造成的。再如我国雨季的讲解,影响我国分布不均匀是由于雨带的移动,雨带的长期滞留会给不同地区带来严重灾害:如干旱、洪涝、滑坡、泥石流等,地理现象的引入能够起到使课堂丰富多彩,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渗透美育,激发兴趣

地理学科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新教材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结合起来,在对自然和人为事物的鉴赏中,达到对美的肯定,以及对丑的否定,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净化,情操得以陶冶,精神得以升华。“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庄子),地理源于实践,不仅揭示了各种地理规律,还时时传递着美的信息,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地理教学要发掘地理科学的美点,揭示科学的审美价值。如在讲述《长江》时,首先播放学生耳熟能详的《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透过这首优美的歌曲,学生头脑中浮现出长江的雄浑,长江的博大、长江的情怀、长江的优美,初步领会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赞美之情。

四、利用趣联、诗词、谚语,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期望教师带来有关地理的奇闻趣事,诗词歌曲,浓厚的兴趣会变成学习的巨大动力。

1.利用趣联,增强理解

“地球自转才有昼夜变化,地球公转方具四季更迭”,说明了昼夜变化和四季更迭的原因;“山地多平地少,依国策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中国人口众多,用方针控制剧增的人口数量”,形象说明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国策;“传统工业耗能多、投资大、周期长、收效慢,确属‘厚重长大’,发展理应缓,新兴工业省能源、省资源、省劳力、省空间,实乃‘轻薄短小’成长真不慢,说明了工业的发展趋势。

2.利用诗词

历代诗词中的地理知识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教学中适时引入,有利于学生学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二句描写的是黄河源源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青山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中形容长江流速之快,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突出长江上下游的落差之大,说明长江蕴有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

五、结合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生活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这就要求我们走出课本,走出课堂,变教教材为灵活用教材,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不失时机的运用到实践中去。由于地理知识的广泛性,即使地理教学中运用不少直观教具,以及联系了生产实际,但它远远不如让学生亲自到大自然中,去亲身观察、感受,对学生进行活生生的地理教育,许多地理知识会得到更清楚的认识、理解和消化。走出课堂在扩宽学生知识,激发兴趣的同时,还陶冶了情操,培养了能力。奇妙的星空,壮丽的河山,都会是生活在学校这块狭小天地的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身心愉快,思维活跃,会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自然美和人为美使学生开阔了胸襟,砥砺了品行。

“哪里具有兴趣,哪里就长出知识的大树”,我们要充分利用新课程为我们提供的广阔天地,从不同的方面渗入新的教学和学习理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地理学习作为一种快乐的学习体验。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