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课堂的有效教学

作者: 马丽瑾

摘 要:何为有效教学,这种理念到底是什么?有专家指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必须关注时间和效益,减负增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084-001

怎样来体现有效教学这一理念?就是在教学时要满足学生情感、认知和升学的需求,让学生具有最稳定持久的学习动机;教学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提倡分类指导,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学要讲求适应性,教学模式的选用要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师特点相适应,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与学生的学习习惯、接受方式和个性特长相适应,反对整齐划一,提倡独具匠心、不拘一格;教学活动要重视教学反馈,提倡课堂教学节节有反馈,作业和测验及时批改,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病历”,准确诊断,有的放矢地进行调整。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法有很多,例如我们可以选择在课堂上进行开放教学内容,建立一个有效的课堂等等,今天,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建立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

建立一个有效的课堂,首先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第一就是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即不仅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我在上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我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是: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能进行人民币间的转换,同时能用不同的方法来支付相同的金额。明确了这些教学目标后,我才能根据目标来设计教学环节。第二是要有一定的层次。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在转换上就可以提高难度,如4元5角=( )角,37角=( )元( )角等。而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只要他们掌握最基本的就可以了。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决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让全体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

二、选择有效的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要接近我们的生活,这对于学生接受知识,形成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直讲教学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学内容的封闭,学生学得呆板,怎谈的上创新?教学过程应成为教学内容持续生成与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好地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切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出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才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同样,我在上《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安排了两个教学环节,第一是让学生准备好学具,尝试用不用的面值来支付一定的金额,学生手中拿着人民币的复制品,兴奋的相互讨论着,因为现在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所以练习起来并不困难。第二是设计一个卖东西的场景,让学生用真正的钱来购买物品,我让他们每人准备10元,我准备了一些物品,让学生用钱来购买,(最多购买多少物品)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明白在买东西时,不是想买多少就是多少,要根据手中的钱来合理的安排。所有的这些,只不过让学生明白数学来自生活。

数学教学最基本的就是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只有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在课堂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