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实施快乐教学浅探
作者: 陈楼举摘 要:快乐教育不断被运用到学校教育中,这对传统的学校教学模式产生强烈的冲击。因此,把快乐体育思想融进学校体育教学中是目前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快乐教学法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贯彻愉快教学的宗旨是要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满足其趋乐避苦的欲望,由此而产生体育兴趣。
关键词:小学体育; 快乐教学; 探索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163-001
当今,国际上掀起“快乐体育论”的思潮,强调运动乐趣在学生学习兴趣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把快乐体育思想融进学校体育教学中是目前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下面,笔者试就小学体育课实施快乐教学进行阐述。
一、学校体育中开展快乐教学的必要性
当前的学校体育如果仍停留在注重技术技能教学和教材、教法研究这一层面上,那它肯定不能适应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发展的需要。学校体育应扬弃体育学科的本位观和技能观,全面实施体育素质教育,使之与社会体育接轨,为终身体育服务。这些年来,学校体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学生喜欢体育却厌倦体育课的现象较为普遍。究其原因,它违背了现代教学论和现代教育思想,违背了教学规律,忽视了体育教学的本质属性,忽略了青年、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笔者曾对某小学300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被动体育人口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16%,其中女生中被动体育人口占46%,被动体育人口偏高,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我国实行同一种体育教育模式,从小学生到高中甚至大学,学生都上同一形式的体育课,测同一种项目。教学内容与形式雷同,考试方法与内容雷同,体育评价雷同,无怪乎学生在这陈旧的教学过程中产生厌倦情绪。
二、学校体育课中快乐教学的内涵
所谓快乐体育是学生在心境自然、开朗的环境下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自觉而快乐地进行体育课的学习与锻炼,同时也是指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感情入手,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快乐体育的内涵首先是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快乐体育十分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因作用,即主体作用。快乐体育理论认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其次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和谐的气氛中完成,促使教学目的的实现;再有就是追求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快乐体育就是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促进所有学生在智力、心理素质、美育和能力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三、小学体育课中实施快乐教学的基本途径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和组织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只有师生情感融洽,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学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
2.创新体育教学方法,让学生乐意上体育课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有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不断改革创新教法,寻求更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法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又要新颖有趣、难易适度、富于变化,使教学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乐学、活学。如在准备运动中,运用简单轻松的游戏或器械操等作为课的开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从而使学生尽快进入到运动状态之中。又如在基本部分的练习中,可采用游戏、竞赛、学生自主选择练习方法等方式进行,使练习的形式多样化,学生活学巧练,达到自我锻练、自我体验乐趣的目的。
3.灵活运用体育游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由于体育游戏是通过运动的方式进行的,具有趣味性,它能满足学生对娱乐的需求,但由于中小学生心理正处于不稳定时期,一乐便容易忘乎所以,没有自我控制的能力。而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简单的健身作用,还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技术技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因此,把体育游戏作为教学内容,还必须要求在游戏的同时,掌握必要的运动和练习技巧,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效果。比如:在完成运球、跳投、传接球教学后,篮球8字变向运球——后转身运球——急停跳投——双手胸前传接球接力游戏,可以使学生在游戏娱乐的同时熟练掌握和提高运球、急停跳投、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基本技术和能力。又如:在完成前后滚翻、支撑跳跃、立定跳远的教学后,助跑——支撑跳跃(山羊)——立定跳远——兔子跳——前滚翻交叉腿接后滚翻的游戏,同样对熟练和掌握技术、提高技能,有着与单一的教学所不能比拟的效果(当然,技术性较强的动作游戏要适当地把动作技术作为评判胜负的标准)。所以体育教师应该在游戏前充分讲解教学内容所要掌握的技术技能,并通过专门练习掌握技术,在游戏的练习过程中把学到的技术运用到练习中去。
由于农村中小学场地器材的相对不足,再加上如果有几个班级同时上课,给不足的场地限制了更为有限的活动空间,而农村中小学客观条件的不足,正好可以利用游戏的可塑性加以弥补,这样既可克服先天条件的局限,也可让学生在掌握教材的同时,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娱乐身心的目的。因此,在编排游戏时,更应注重场地器材的分配,教师之间应相互沟通,使有限的空间发挥最大的效能,同时,还可充分利用校园的周边环境,如台阶、护拦、爬梯、爬杆等,根据本节教材内容的特点,创编行之有效的游戏方法,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和最大程度地综合利用场地、器材。
总之,快乐教学法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宗旨是要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满足其趋乐避苦的欲望,由此而产生体育兴趣。教师要以充沛的情感,专注的精神,优美的动作,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技巧,组织得法的体育游戏,和蔼可亲的态度来感染学生,建立起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情,用“乐教”影响学生“乐学”,防止由于体育活动内容的苦、累、脏及其他因素造成学生“惧学”的消极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