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建构自主高效课堂

作者: 王仁桢

摘 要: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摆脱模式的限制,加强互动对话,多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从课堂模式突破、文本问题设置、丰富课堂途径、习惯养成教学、情感教育熏陶等方面探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途径,重点是探讨如何在课堂上多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一些教学案例作了具体分析,力求能对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对话; 课堂; 激发;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027-001

课堂是语文教学最主要的舞台,力求在课堂教学上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对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语文意义重大。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构建互动平台,用对话调动学生思维

自主互动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模式,语文课堂应该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充分地对话交流,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对话和交流的舞台。教师要贯彻“目标、自主、展示、对话、点评、答疑、自测、自结”的教学思想,在学生有了学习愿望的基础上,力求逐渐形成一种“自主展示对话”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先将学生优秀作文打印出来,印发给学生,这就如课堂上学生的展示过程。接着要求学生做书面点评,学生四人一组,推荐一篇自己认为最优秀的作文,然后两组交流,再推荐一篇两组内的最优秀作文。小组成员间交流完后就是小组代表发言,谈一谈自己小组推荐优秀作文及其理由,由于组和组间的对话碰撞,整个班级学习活动就完全展开了,学生自由发言辩论,作文教学就成了学生完全自主的活动。当然,最后我也会保留几分钟,对学生点评不足的问题和所选优秀作文中不足之处作一个补充提升,这样老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兴趣浓厚,作文教学不再是枯燥简单的学习。

二、设置精巧问题,用疑点吸引学生目光

在自主展示对话学习的课堂模式下,教师要学会精巧设置问题,用简单的问题将课堂教学连贯起来。设置的问题必须能激发学习的兴趣,能让学生思维产生碰撞,这样对话才精彩,课堂才能丰富,具有活力。学习《最后的长春藤叶》时,我想到了侦探小说的分析推理,觉得课堂上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引导学生探讨关于叶子是谁画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从动机、时间、能力、细节、人物心理等方面来分析人物行为深层次的信息,我用“最后的长春藤叶是谁画”的这个问题串联起课堂教学,让学生分组自主讨论,推荐代表谈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由人物行为水到渠成地探讨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问题,由于这个问题能从多角度分析阐述,学生思维有了空间,不同角度都能产生碰撞、对话。课堂教学变成了一个案件侦察活动,学生课堂兴趣非常浓厚,发言积极。同时课堂上也基本完成了四个学习目标:从动机和行为出发去分析人物品质;由人物空白时间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由推理对话过程锻炼学生想象能力,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由问题探讨培养学生关注细节的好习惯,体味欧·亨利小说的妙处。

三、丰富教学手段,用智慧解决教学难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能善于结合生活实际,多联系时代信息,将生活和语文教学联系起来,这样不仅能丰富语文课堂内容,更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在学习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时,学生学习有个难点:结合全词分析层层深化的情感。如果简单处理,学生难以找到思维角度,课堂也比较枯燥无味。课堂上,我先是和学生讨论医学上关于心电图的常识,初步掌握相关知识后,我设计了两个问题:让学生分组根据词的内容给词中人物画心电图并分析人物的心电图反映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第一个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本来枯燥的难探讨的问题就比较简单而且有趣。在探讨第二个问题时候,我就结合生活一些事情讲了人物两种心理状态:心静如水、波澜起伏。并列举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让学生分析人物心理深层原因,由此及彼,让学生探讨课文中人物心理形成原因,学生很容易理解了词层层深化的情感。由于手段新颖,课堂教学化难为易,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习在自主对话的学习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样也学到了知识,长期日积月累,学生学习兴趣自然浓厚。

四、培养良好习惯,用成功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上,我们要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长期积累运用,这些好的习惯必然让学生受益匪浅,这样,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会产生,甚至更加浓厚。文言文教学中,最繁琐,最细碎的就是文言知识的学习,往往要花去大量时间,但是效果却又常常不理想。课堂上,我们应该大胆的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梳理归纳知识点。但是时间一长,学习对有些知识点就容易遗忘。针对这些情况,我要求学生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标志标注不同的文言知识和文言现象。开始学生不是太理解,觉得是浪费时间,但是一段时间后,学生发现,如果整理以前学的文言知识就非常清晰,速度也快多了,而且,复习起来,一目了然,效果非常好。前期不太愿意这么做的学生在尝到好习惯带来的好处后,也很自觉的按照要求去做了。良好的习惯长期坚持下去,往往能事半功倍,必然有所收获,当学生体验到收获或成功的时候,他们就会自觉的将这种好的习惯保留下来。

五、加强情感对话,用真情触动学生心灵

课堂是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是平等的。作为语文教师,除了做好以上几点外,我们还必须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尊重学生,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对学生,我们要多鼓励,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对学生课堂上积极的行为要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这样做不仅能融洽师生关系,更能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质量和能力的培养也会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俗话说的好,情到深处花自开,老师用真心,用真情对待学生,爱屋及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必然会更加浓厚。同样,我们的教材所选的每篇文章,都有他的独到之处,有的是艺术手法,有的是行文思路,更多的是情感思想。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深入研讨文本,挖潜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在课堂上多关注这些情感因素,让语文课成为一个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的平台。相信,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真情。这样的语文课必然能引发学生的兴趣。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