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影响
作者: 孙玲摘 要:学生的考试成绩受智力因素的影响,然而非智力因素起很大作用,其中不规范答题造成的失分尤为明显。
关键词:智力因素; 规范答题
中图分类法: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046-001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复杂过程。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不仅需要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也需要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国内外学者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智力因素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着中等程度的关系,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成绩起决定作用。纵观历次考试,许多学生考后感觉良好,总发现实际得分比感觉要低,多的要低到二十多分甚至更多,这都是由于一些非智力因素造成的,比如答题不规范。从阅卷中反映出考生在试卷中存在的问题绝非偶然。如何消除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以2010-2011年数学期中调研考卷为例,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以期在平时的复习中注重对学生规范答题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得分意识。
一、考生在试卷中易出现的问题
(1)书写不规范。如求等式(x-2)2=25中的x,学生误写为:因为±52=25,所以x-2=±5,白白失分。
(2)凭着感觉、流于形式、审题不仔细。如:三角形ABC中,AB=AC,若∠A=70°,则∠C=____ 学生忽略条件AB=AC 凭着经验误填成两个答案55°和70°。
(3)作图时随意性太大,没有用尺规工具规范作图,如:作线段垂直平分线时,该标垂直符号不加以标注。
⑷说理题书写步骤太跳跃。如: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学生直接得DE=DF而忽略了条件DE⊥AB,DF⊥AC。
二、针对上述情况,在复习中,要训练数学规范解题能力,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审题要仔细,它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是对题目进行分析、综合、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
②计算题,一定要按步骤算,使答案准确、简洁、全面,既注意结果的验证、取舍,又要注意答案的完整。
③说理题语言叙述要规范,规范的语言叙述应步骤清楚、正确、完整、详略得当,言必有据。数学本身有一套规范的语言系统,切不可随意杜撰数学符号和数学术语,让人不知所云。。
④除题目要求的必须进行文字说明的地方外,一般不要过多地进行文字说明
⑤答题时,一定要做到条理清楚,版面设计合理。
三、可以尝试的几种做法
1.研究评分标准
参与某种游戏,熟悉并充分利用游戏规则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考试,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游戏,而评分标准就是游戏规则。教师和学生都要花一定的时间认真研究并熟悉试卷的评分标准,注意采分点的设置特点。研究的目标应使学生“解答问题的格式为阅卷老师给你分数提供方便”;不丢失本来可以得到的分数。
每次测试后可以让学生先估测一下自己得分,讲评时再结合评分标准认真加以学习研究,几次下来,学生对自己答题中存在的重点问题记忆较为深刻,答题的规范性有较大提高。
2.强化得分意识
应考时应有强烈的得分意识。难题处理得当,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考试中难免碰上一些不会解的题,但不会解不等于不能得分,此时得分意识高低,对成绩高低影响很大。
(1)平时教学应强调练习与考试的差异。练习时,不会做的习题,不懂的问题要想方设法弄懂弄通、正确解答。而考试时,则是另一回事,不会做的题目也要千方百计的揣摩试题的意图,比如,平时阅卷中看到大量的空白卷,未免令人扼腕叹息。
(2)指导学生用好考前5分钟。相当一部分学生逢考必慌,试卷一发下来,恐怕做不完,立马着手答题,结果从开考到结束始终慌里慌张,会的题没有来得及解答,不会的题目又不能得分,得不偿失。考前的5分钟阅卷尤其重要,要整体把握试卷结构、难易分配,合理计划分配答题时间,努力保证中、低档题有80%以上的正确率是赢得高分的前提基础。
(3)注意小题训练,提高整套试卷小题部分的“分时比”。每套试卷选择题、填空、小型解答题等必考的常见题的分值往往要占到总分的一半左右。平时的教学中不要一味地做成套练习,要不定期的对学生多进行些小题专项训练,确保40分钟以内高质量完成。只有提高该部分的“分时比”,学生才有较为充足的时间细心思考大题,从而提高整张试卷的得分。让学生要从心里面认识到大、小题的分值在总分上是一样值钱的,要从行动上去落实“保小题、争大题”的答题策略。
3.指导学生重视“非智力”因素挖掘
在每次考试中,能在智力上拉开差距的题目的分值并不大。大部分学生做题是“会儿不对,对而不全”。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必须做到:
(1)确定自己的目标,找准自己应有的位置。要认真算一笔账,按照中考试卷的要求,尽最大努力保证中、低档题正确率。
(2)试题的台阶是明显的,“分不等值”的现象也是很明显的,同样是3分的小题,较容易的题和难题的能力要求、解答所需的时间和精力相差悬殊,所以要注意阅卷和审题,避免盲目作答。
(3)了解大纲要求,研究考试试题。确定自己对哪些题应该有把握得分一定要不失分,哪些题目是经过努力可以争取的要多得分,即使对于那些似懂非懂的题目也不应该完全放弃。
⑷遇到题意不能完全理解或不会做的题时,应注意尽可能的多得分,解题时可根据题目的条件与你对题目的理解写出相应的结论。
⑸警惕过失性失分。例如,现今的数学中考考试,阅卷有的采用机读,要求考生必须按规范涂画答题卡,不能遗漏,稍不注意,损失重大。
总之,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和琢磨考试的方法和技巧,规范答题,从而减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失分。
参考文献:
[1]《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科学概述与科学方法》,贵州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