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板书”在课堂上闪现艺术的光芒
作者: 沈东波摘 要:“板书”具有其独特的作用,但其也有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相比不足的地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把板书简单变成教师讲授的替代品,而是要在合适的教学节奏中,把适当的内容呈现出来。
关键词:“板书”; 课堂教学; 艺术光芒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068-001
“板书“的正面作用在多媒体课件广泛使用之前是不需要讨论的,在书店的教育专柜前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关于板书艺术的专著就说明了它的重要性和已经被深入的研究的成果。十年之前,大部分学校的教学设备还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状态上,教师语言的直观化基本上依靠板书来完成,这包括了写、画、连……等许多基本方式。
随着多媒体课件的广泛使用,其快捷出示、灵活的演示、声音和颜色的多感官调动,使其一下子吸引了老师和学生,甚至被当成现代教学的典型特征,而各种教学评比中的“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就一票否决的规定,更使被广泛重视的“板书”被弱化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回归的呼声越来越高,同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字不书”的现象受到了批评。
板书艺术又受到了重视,板书艺术其自身的几个特点决定其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1.示范作用:老师的“板书”能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甚至是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我初中的一位老师写字非常有力,他的“板书”擦拭起来非常困难,至今令我难忘,也是我感受到什么叫写字的“力道”。一个教师的板书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教师的板书字迹漂亮,整齐,学生的字一定也会是清楚的,整齐的;教师的板书完整,严谨,学生的作业也不会偷工减料。
2.直观作用:教师的语言要想让学生接受,学生必须把教师的语言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表象,也就是“建模”的过程。而教师的板书可以把语言更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虽然多媒体课件也可以实现这种具体化的作用,但课件的内容是教师课前就设计好的,这就需要学生的思路和教师的预设一样,才能使教师的课件内容和学生的反应配套起来。而教师的板书是随着课堂教学的过程动态生成的。特级教师于永正在《给新教师的二十条建议》中的第四条:注意教学形式、手段的多样化中提到:板书“大”和“小”,故意把“大”写得大大的,把“小”写得小小的;板书课题《骆驼和羊》,故意把前者写大,后者写小;板书课题《鲸》,则特意把这个字写的斗大,如此,学生一定会发出会心的微笑。
3.记忆补偿作用:板书可以长时间的停留在黑板上,一些重要的公式、结论、关键字词,在黑板上出示,给学生以记忆补偿。这样可以让学生不是记住教师的每一句话才能一步一步的思考,而是只要理解老师讲解的每一步,最后通过板书完成对一个题目的有条理的完整的思考。而课件上的东西,由于电脑显示屏大小的限制,呈现的内容像翻书一样就翻过去了,不能长时间的保留。
4.美感作用:一个好的板书决不是简单的在黑板上把要写的内容罗列出来。所以在备课过程中,要有板书设计。一个好的板书必须是简洁的、完整的、有条理的、版面有美感的。这种美感一是板书的各个内容在黑板上的位置所形成的形式美,还有教师从容的、潇洒的板书过程所呈现的教师对教学把握的掌控,对知识理解的熟练所表现出的内在美。
比如《圆的认识》,一个老师随着教学的发展逐步板书,最后在黑板上形成了如下的设计:
这个板书让人感到匠心独具,既简要的列出了本节课重要的概念,同时形成了一个圆形的形状,贴近本节课的内容。
“板书”具有其独特的作用,但其也有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相比不足的地方,比如当堂书写会占用一定课堂的时间,造成教学环节上的断裂;教师板书一般面向黑板,造成教师对于学生关注的暂时不足;板书形成的效果不如多媒体课件丰富,造成对学生的注意力调动欠缺。因此在课堂的教学中,不能把板书简单变成教师讲授的替代品,只是大量的简单的抄写,而是要在合适的教学节奏中,把适当的内容呈现出来。
2.学生陌生的答题过程板书: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听课很清楚,回答的很好,但在完成作业时却举笔不写,犹豫不决,这时因为学生不知如何把自己的想法有条理的写出来,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板书来示范。比如:正反比例的判断中对于回答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学生不太熟悉,教师在教学中的第一个例题进行完整的板书。例如:判断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为什么?教师板书:
速度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所以路程和速度成反比例关系。
3.知识复习中知识结构板书。在复习课中,都要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合理的板书可以充分在师生随意、轻松的对话中,教师一步一步的通过板书整理出知识脉络。
例如:在六年级总复习因数和倍数的有关知识时,我们可以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沿着知识学习的时间顺序归纳出知识体系:
当这样的脉络清楚,内容简介的板书出最后整体呈现在黑板上,学生的眼睛流露出的是“真清楚,真漂亮”的神情,我在教学中非常享受这种板书带给学生美感享受的感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68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