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误区与对策
作者: 赵卫军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单一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小学数学学习的需求,所以学习方式的变革受到了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在数学学习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学习方式,老师也感觉这种方式之下的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创造性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完善方可满足学习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误区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091-001
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学习中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完善方可满足学习的需要。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
1.内容的安排欠合理
例如,在教小学一年级数学《十几减九》时,小组合作学习了四次,前两次是:第一,看图并讨论图中的小学同学在干什么?第二,再根据图中的信息进行一次讨论……笔者觉得,这前二次的讨论内容过于简单,更没有讨论的价值。
2.小组的分工不明确
我们在分组合作教学时,发现每个小组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并不一样,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他们的分组出现了问题。如果在某一小组内学生都很活跃,那么,这组回答问题时就会活跃。这种差异的出现就是因为分组不科学,没有了解学生,组内分工不明确,随意性较大。
3.分组的时机欠火候
例如,在二年级的《统计》一课教学时,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同学进行统计每个学生的兴趣受好,有的喜欢唱歌有的喜欢跳舞、科技、武术等等。一时间,课堂热闹起来了。几分钟后统计完毕。但是,当老师检查时,出现了如下情况:统计的每项人数总和比实际人数多,每个人在统计时同一兴趣的人数也不一样等等。
二、小组合作学习不合理之处的解决对策
1.学习内容的选择要合理
合理的合作学习内容是最首要的条件,这是一种教学策略,选择好的学习材料,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比如,在学习“可能”一课时,我事先准备了好几个小袋子,里面摆满了各种颜色的乒乓球。在每个小组里挑出一个主持者,用各种方法体验可能性,老师则引导学生体会可能与不可能等出现的时机与具备什么条件。所以,老师在选择这个教学内容时具有一定的意义,学生会在亲身的体验下完成小组内的合作学习。要想取得上述效果,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学习任务是不是应该合作来完成。那些过于简单不用经验体验与思考的内容则没有必要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具有挑战性、开放性,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利的学习任务才有合作的价值。
2.分组有讲究,分式要明确
分组有讲究,分式要明确是顺利开始并发挥同伴智慧的前提。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点、心理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后采取平均分组,这也叫异质分组。每小组的人数控制在4-6人,多了则会出现混乱。这种分组的方式在合作学习时,既可以达到长短互补目的,也有利于小组间的竞争。另外,在小组内分工时,要根据所分配的内容,根据学生的特长、修改进行分工,达到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效果。比如,在学习应用题“路程”时,让小组内善于操作的学生控制小汽车,让善于逻辑推理的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让心细的学习把所得的结果进行记录。通过这一分工,学生很快明白,两辆小汽车以不同的速度到达某一地点会达到什么样的情况。很快,学生通过演示、推理、分析进行问题的解决,学生就会明白这一学习原理对于以后的这类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3.合作学习的时机要准确
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讨论的情况等各种因素来把握,引导他们积极思考问题。比如,有这样的一个应用题: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相对行驶,当A走完一半路程时,B离中点还有1.8千米,那么,当A到达乙地时,问B还有多少千米到达A地。问题一提出,学生可能有很多种不同的想法,当然也包括错误的想法。当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老师把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把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归类与总结。此时,学生的学习热情正高,他们在讨论时也会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可能出现的很多情况,有多种的解法等,从中纠正自己的错误,学到了更多的解决问题方法。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评价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对他们进行合作学习的教育,让合作学习的效果最大化,对合作学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可以评出最佳合作小组或者最佳个人进行榜样教育。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木端.小学数学教学误区与改进策略[J]云南教育,2004(34)
[2]陈力.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师如何实现专业发展[J]河北教育(教学版),2008(01)
[3]姚海英.引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走向成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课堂回答的应对与处理策略[J]教师,2010(30)
[4]朱海燕.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反思[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32)
[5]李秋娜.数学教学中教师启发性语言的应用[J]华章(教学探索),2006(04)
[6]张俊焕.从“细”入手激“活”教研[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06)
[7]朱福春.浅议教学价值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J],教育革新,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