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心中播撒感恩的种子

作者: 邹彩霞

摘 要: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但如今,感恩意识的缺失却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因而,作为幼教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感恩教育对幼儿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并抓住幼儿期各种情感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引领家长、协同社会,将感恩的种子播进孩子的心田,使其萌芽、助其生长。

关键词:幼儿; 感恩; 萌芽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117-001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如今,成长于“四二一”家庭模式中的孩子们在享受着家人给予的爱与关怀时,却将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面对他人的帮助,甚至不会说“谢谢”,这不能不说是社会文明的一种悲哀。作为幼教工作者,应深刻认识到感恩教育对幼儿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并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培养责任,抓住幼儿时期这一人生各种情感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引领家长、协同社会,将感恩的种子播进孩子稚嫩而肥沃的心田,使其萌芽、助其生长。

一、培养意识,激发情感——让幼儿园成为幼儿感恩意识萌发的“沃土”

1.寓感恩教育于日常活动中

感恩教育是一种社会性情感教育,为使感恩成为幼儿的一种自觉行为,我们必须坚持感恩教育的常态化和常规化,将其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如:给每个幼儿做值日生机会,让他们体验为集体服务的快乐,也即施恩于人的快乐;带幼儿散步时,让幼儿知道花草树木对人类的贡献,产生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进餐时,引导幼儿理解“粒粒皆辛苦”,从而从珍惜每一颗饭粒做起,用吃完饭菜来表达对农民伯伯的感恩;值日生分发碗筷、老师给小朋友倒牛奶、阿姨给小朋友叠被子、保健老师给小朋友喂药时,引导幼儿用一声简单而真诚的“谢谢”表达对他们的感恩。

2.寓感恩教育于教学活动中

在各科的教学内容中,只要我们认真去挖掘,就不难发现:有很多都蕴含了感恩教育的思想,例如,音乐活动《小乌鸦爱妈妈》,可以让孩子们在欣赏并演唱小乌鸦反哺的歌词情节中领悟小乌鸦对妈妈的感恩与回报。社会活动《幼儿园是我家》,可以让孩子们在采访老师、保育员、食堂人员等的过程中,了解他们对自己的付出和关爱,从而萌发感恩之情……

3.寓感恩教育于游戏活动中

游戏自古都是孩子的最爱,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往往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默化和巩固感恩之情。如“娃娃家”游戏中,让幼儿通过一系列照顾宝宝的情节来体会父母的辛劳;“交警”游戏中,让幼儿通过坚守岗位、指挥交通来体会交警工作的辛苦,萌发对交警工作的敬意;“幼儿园”游戏中,让幼儿扮演老师的角色组织小朋友活动来体会老师的不易……从而让幼儿在游戏的玩乐中得到体验,萌发感恩。

二、提高认识,深化情感——让家庭成为幼儿感恩之情发展的“温床”

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一定要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同时,教给家长正确的方法,使家庭感恩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成为幼儿感恩之情发展的“温床”。

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树立榜样

孩子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自己的家中,其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其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要让孩子懂得知恩感恩,就必须营造一个温馨、感恩的家庭氛围。父母对老人的关心照顾,家人之间的民主平等,这些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都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下学会尊敬、关心、体贴长辈。孩子好问好学好模仿,成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榜样。相信您一定看过“妈妈,洗脚!”这个公益广告吧!我想广告中孩子的这句话,受感动的不仅仅只有那位妈妈吧,而我们,在感动之余是不是应该以此来反省自己、鞭策自己?让自己成为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活教材”呢?

2.掌握良好的教育方式,体现尊重

家长是孩子的引导者和教育者,也是孩子最信任最依赖的人。在家庭中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首先就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为他们所付出的辛苦,有意识地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教会孩子换位思考。而不能过分溺爱、事事包办,更不能一味放任孩子出现不合宜的行为,一旦出现,一定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最好的办法就是:以朋友的身份对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感到自己被尊重。而不能以家长的“威严”强势压人、怒骂斥责、得理不饶人。

三、付诸行为,升华情感——让社会成为幼儿感恩行为成长的“暖房”

《纲要》指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对幼儿开展感恩教育时,要善于引导幼儿去发现、感受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恩惠,并从中挖掘出价值。要让幼儿知道:真诚的感谢他人、对父母的点滴孝心都是感恩。而当他人遇到困难时,真心的帮助他人、将“恩”施之于人则是感恩的一种升华。

1.常规活动激发感恩之心

为了让感恩教育更加深入与实在,我们和当地的红十字会进行联系,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如教师积极参与义务献血,小朋友积极参加红十字会举办的各类绘画、诗歌朗诵等活动,请一些会员前来幼儿园给小朋友“上课”等等,而一旦哪里出现自然灾害,我们也会在第一时间与红十字会取得联系,给小朋友们创造捐资捐物,施以援手的机会。

2.特殊事件激发施恩之情

在我们的身边,有些不幸总在上演,抓住每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与家庭、社区一起,引导孩子们去发现与感动,让他们在熟悉的人物、真实的场景启发下,产生对生命的感动与珍惜,从而尽一份绵薄之力,使他们的感恩意识在不知不觉中转化为施恩的行为。

3.特殊人物启发施恩之行

“希望老人”周火生的爱心事迹可谓是家喻户晓,为了“希望工程”,他几乎走遍了昆山市所有的学校义卖图书,每一次前来我园,孩子们都会亲切地边叫着“周爷爷”,边拉着爸爸妈妈,收获一本本色彩鲜艳的图书的同时,也奉献出了一颗稚嫩的回报社会的爱心。

家园携手,社会联动,将一颗颗感恩的种子播种进了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在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关心和细心的浇灌下,感恩之花在“沃土”中萌芽、在“温床”上茁壮、在“暖房”里四季开花。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