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投入 优化设施 完善考核 深化合作
作者: 张云鹭摘 要:会计课程实训教学是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距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为了达到控制和提高民办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实训教学质量的目的,就需要通过获取更多资金支持、建设高度仿真的实训教学设施、完善质量控制体系、深化校企合作等方法。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 实训;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157-002
在经济发展和产业转行升级的过程中,会计专业人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专业类人才的市场前景良好。但是民办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短板,特别是在实训教学质量控制上值得探索。
一、民办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实训教学质量现状分析
1.偏重理论教学,实训教学成为陪衬
会计专业操作性很强,现在的教学一般是老师先讲解,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再进行实训,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感觉会计理论知识抽象,对借贷记账法掌握不了,导致对学习恐惧。
2.实训教材虽多,但内容滞后
会计有两大职能:核算与监督。但目前的大部分实训教材还是停留在账务处理程序,资料简单,基本上无审核、监督方面的内容。教材中没有给出不合理、不合法的会计资料让学生鉴别,也没有错账让学生检查、修改,相关的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未及时融入到教材中,这就与实际脱节,使会计实训内容单薄而不全面,也造成学生对会计审核工作的忽视。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流于形式
会计专业的性质决定了学生必须有实训的教学,但由于增加了会计部门的工作量,企业感到添麻烦;另一方面会计有其工作的特殊性, 企业为了防止会计信息的走失,严守商业秘密,一般不愿主动参与,于是开展校外实训,成了学校“剃头挑子一头热”,校外培训基地往往只是一纸合同,流于形式,而学生到企业会计部门实训成了走过场。
二、影响民办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实训教学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
1.实训教学资金缺口较大、实训设施仿真程度不高
基于民办院校的办学特点,其主要资金来源是学生学费,除去维持日常的教学活动外,剩余的资金与公办院校相比相对有限,因此一般民办院校的会计模拟实训室的设施和条件与公办院校比较相差甚远。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实训设备缺乏、实训基地场地空间有限、缺乏配套的教学软件等,这些原因使学生人均实训的时间不足,很难满足会计实训教学环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会计模拟实训,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学校里就能够模拟进行企业内部日常的会计操作,可是由于操作环境、流程、教材等很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会计模拟实训“仿而不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然而如去单位实训,企事业单位都不愿意让外来人员知道其真实的会计资料和财务状况,因此这样的实训对学生而言意义不大。
2.实训教师的水平有待提高
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有‘双师型’教师队伍作支撑,特别是会计学作为一门实务性很强的学科,光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训动手能力是远不能满足会计学教学目标的。但由于实训教师的能力不足和水平不高,导致了实训教学的效果不好。首先大部分会计专业的教师来自高等学府的应届本科、硕士毕业业生,他们毕业后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很少有时间到企业的第一线去参加专业技术的训练和提高,实际的会计从业经历较少,因此指导会计实训环节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不足,是导致教学效果没能达到预期的重要原因。其次,由于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有限,为了满足会计核心课程如《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会优先配置到此类课程中承担教学任务,相应的实训教学课程就只能由那些教学效果或经验相对欠缺的教师担任,影响了实训的效果。再次,由于企业会计内容的保密性,教师工作量大等原因,教师定期到大、中型企业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较少,大部分教师无实践经验,有的即使是安排了学习和培训,也只是到小企业担任会计实习工作,由于小企业业务量小,硬件设施不完备,对教师业务的提升帮助也不大。
3.考核体系有待完善
由于会计实训环节起步较晚,其考核评价没有课堂教学的考核评价成熟和完善。缺乏在实训方面对学生定量的考核,不能反映出学生在实训课程上所授内容的掌握情况、任课教师的授课能力和实训效果。而会计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套路又使得考试分数成为评价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因此造成仅凭期末考试总评成绩给出学生实训成绩的现象。
另外,在会计实训环节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将会计实训课程视为实际会计技能的掌握途径,进行相同的业务操作,只是把会计模拟实训过程看作一个“课题中的作业”来对待,存在一人做好,他人照抄的情况,应付教师最后的检查,因此很难培养出理论功底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三、提高会计课程实训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
1.广开门路,获取更多资金支持
自八十年代国家开始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以来,通过几十年来民办教育的实践表明:真正捐资兴办民办高职院校的中外企业家固然是有,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几乎是凤毛麟角,且捐资额度也十分有限。而我国民办教育目前仍处于初创阶段,无论是数量、质量、规模还远远不能适应发展要求。学校的实力十分薄弱,学校本身不具有“造血”能力,靠微薄的学费收入,只能是“略有盈余”,要想买地皮,盖大楼,添设施是根本办不到的。因此,民办高职院校的资金筹措问题,就成了全国社会力量办学和民办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一资金“瓶颈”的最有效举措是加大政府投入、激励企业投入、拓展社会投入,充分发挥政府在民办高职教育中应有的主导性和决定性作用,创新投入机制,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社会、个人共同投入的民办高职教育投入体系。
1.1政府财政投入是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保证。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大多数尚未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机制,政府需加大对民办高职院校资金上的投入和支持,特别要增加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训、专业设备投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的专项投入。
1.2出台政策激励企业投入,包括捐赠资金和设备。应出台并落实相关财政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把资金和设备投向民办高职院校,企业对民办高职院校的捐赠额在税收中直接扣除;企业投入民办高职院校教学项目(包括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建设)给予其他政策优惠等。这样有利于高职院校获得企业和社会的各种赞助和支持,使企业、个人和社会团体的捐赠收入能成为高职院校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
1.3设立职业教育基金,筹措社会各种资源和闲散资金。以地区、相关行业为主体筹措建立各种形式的社会职业教育基金。以专项基金的形式吸引社会各种资源和闲散资金投入,支持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既有利于集中资金,使基金会有足够的资金实力资助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建设,也有利于规范化的管理和控制,真正体现了社会办教育,而教育又服务于社会的理念。
2.建设高度仿真的实训教学设施
为提高实训效果,第一要编写一套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或仿真的“实训教材”,将实训中所使用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资料与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一致,把“真的”资料交给学生使用,这样学生就能够在面对这些“真”资料的时候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实训与理论教学相融,把岗位搬进课堂,使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在“仿真”的实训环境下,运用真实的会计资料进行业务处理,实现了岗位与课堂的有机结合,才能有益于学生业务能力的提升。
第二为了满足会计模拟实训教学的需要,学校要配备会计模拟实训室。按照会计岗位职责及内部会计控制流程的要求布局,设置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建立模拟财务科;通过模拟出纳、收入、成本、往来、总账报表等岗位业务,使学生明确各岗位处理流程、内容及职责权限,正确认识人与人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业务与业务之间相互控制的原理和实务操作要求,使之“再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学生到这里,如同来到企业财务部门,身临其境而成为企业职员,进行情境操作,缩短学生的岗位适应期,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第三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财务部门对财务软件的垂直业务管理逐渐减少,应用商品化的财务软件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业务的途径。因此在实训教学过程之中也应让学生对财务软件的使用现状有个大概的了解;同时注意在实训教学中,将手工会计流程贯穿其中,让两者相联系、相比较;这样,在提高学生会计实物能力的同时,对财务软件的使用也有了基本的了解,增强了财务软件应用的基本技能。在财务软件使用教学环节中除了要学生在教学中掌握某几种财务软件的应用,还需要培养学生触类旁通,自学各类财务软件的能力。
3.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会计模拟实训是仿真教学,是实战训练;务必规范管理、讲究效果、达到实训目的。会计模拟实训教学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实现会计模拟实训实践教学目标的有力保障,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
3.1完善考核标准,制定量化的考核依据。将会计模拟实训进行指标量化,实现对每个学生实训运作全过程的成绩考核,实现学校、部门、教师和学生对实训成绩的多层次考核,包括职业道德、动手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实训结果等多方面内容。
3.2改善师资力量。为了适应会计类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需要,学院应狠抓“双师型”素质队伍建设,鼓励教师进行社会实践,并通过国家考核获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和中级任职资格证书。要求进行实训课教学的任课老师积极参与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为仿真实训教学积累经验、资料和案例。同时学院也要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安排专业教师进行社会实践,每年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在实际工作单位或校外实训基地实训,并对实训情况进行总结与交流,提高了教师的实务操作能力。
3.3制定会计模拟实训规范。会计模拟实训规范,具体规范学生的实训行为。规范的制定,应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以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主动思维的习惯。规范的制定,还应规定每个会计模拟实训项目应达到的标准。
3.4监控、复核。指导教师在实训过程中履行监控职责,及时发现问题,督促学生按照实训规范和要求来进行。同时需要经常性地检查实训过程和结果,组织学生自评,给学生做出正确考评;提出纠偏要求,确保实训目标实现。
4.深化校企合作
4.1加强校企合作,增强教师实践能力。学校首先要与制造企业建立多方联系,学校首先要与制造企业建立多方联系,与硬件设施较好的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但会计部门不可能像基层生产部门或销售部门那样需要大量职员,即使在制造企业建立了实训基地,每个企业一次也只能接受几个学生实训,解决不了学校每年几百学生的实训问题;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主要目的,是有计划地让新生、低年级学生参观工作现场,因为费时不多,企业应乐意接受;学生通过参观,了解会计流程,增强感性认识,能加快“入门”。由于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可以向实践单位提供会计服务,实践单位应乐于接受教师去“实训”。在实训基地,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动手能力,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同时,学校可以为企业举办员工培训等,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
4.2与会计师事务所或代理记账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对于制造企业而言,由于会计资料属于保密资料,一般不愿意提供给外人,而现在会计师事务所及代理记账公司发展较快,对会计人员的需求较多,特别是在年报审计月份(每年年底前后几个月),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繁忙,工作量大,需要较多的会计人员,学校应联系会计师事务所,推荐学生去锻炼,会计师事务所应成为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目标之一。对于会计公司,其主要业务是为中小企业建账、记账、纳税申报、工商年检、验资等,这些工作也需要有较多的会计人才。因此,会计公司也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主要目标。同时,会计师事务所、会计代理记账公司等与各行、各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实训学生还能接触到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为以后就业拓宽道路。
参考资料:
[1]薄海民.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实训教学的探索与实训[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1):36-38
[2]罗能.高职院校经费投入的思考[z].罗能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c12f780100yu1b.html
[3]邢永梅.高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8):141-142
[4]董霁荣.会计课程实训教学质量控制思考[J].商业时代,2010年(5):138-139
[5]马建英.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现状与建议[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11):148-149
[6]支明园.以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应用财务软件的能力[J].职业时空,2008年,4(9):30-30
[7]葛莹玉.高职特色会计实践教学质量属性评价模型构建[J].今日科苑,2007年(4):35-24
[8]马同保.构建会计模拟实训教学质量控制体系的设想[J].会计之友,2006(7):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