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物理研究性教学的思考
作者: 王迎春摘要:科学研究成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要认真研究、探讨新课程改革,真正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要,要注意物理研究性教学方式的设计要点,充分认识和消除在实施过程中容易产生的误区,明确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怎么做才能做好,更好地实施物理新课改。
关键词:新课程;研究性;学生;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009-001
新课程改革下的物理教学不但要传授基础知识与训练基本技能,而且要在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独立研究问题的方法。新课程改革更突出强调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具体的研究活动来实现。研究性教学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有利于学生把主要精力用在思考、研究上,而不是用在记忆上。让学生知道这些规律是科学家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经过精心观察、实验,经过复杂、艰巨的创造性的劳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取得的,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一、研究性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物理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通过类似物理学家的研究过程,亲自弄清事物发展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理解物理中涉及的概念和物理现象,直至从中探索出知识规律和得到结论,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以及解决物理存在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是将物理学家的研究引入课堂,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教师引导下自己去做物理实验、自己去分析现象、自己去得出结论,从而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研究性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科学研究为实施物理研究教学提供了可操作的框架,物理研究教学就是去模拟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和要素,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物理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激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实践,养成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科学的学习与思维方法,提高物理学科素养。如在讲“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笔者尝试了研究性教学:
1.播放短片:运动员起跑?(创设情境)
2.提出问题:加速度与力、质量定量的关系?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
3.方案设计:组织学生讨论设计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测量力、加速度和质量,从而完成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研究能力)
4.总结方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研究:(激趣)
(1)如何改变外力?(改变钩码的重力,不提钩码重力要远小于小车重力)(2)如何测量加速度?(利用d/t求加速度)(3)如何展示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利用a-F图展示)(4)如何改变物体质量?(5)如何展示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利用a-m图像表示,先不提a-1/m图像)
5.学生实验: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在学生中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同时发现好的实验结果,以便交流展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6.总结成果:在学生展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是: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外力不变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形成观点)
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提出问题引导,并作适当的启发、点拨;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对数据分析,进行思维加工,总结得出结论,验证自己的猜想,感觉自己像科学家“搞科研”一样“发现”科学规律,从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最后要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运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而且能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的知识、技能逐步转化为能力。
三、教师在研究性教学中怎样做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研究线路,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研究、合作、体验、创造,去完成各项教学目标。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去体验,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去克服,给学生一个目标,让他们去追求。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诸点:
1.精心设计新知识的引入方式,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和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2.善于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3.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把知识放到实际的生活环境中去解决问题。4.设计比较详尽的活动步骤,但要灵活处理。5.准备活动所需资料或物理实验用品。6.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维。7.师生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度和遇到的问题,给学生以适当的引导或提示。8.鼓励学生在课外对问题展开研究性学习。
四、走出研究性教学的误区
1.片面追求研究形式,忽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能力的培养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影响学生的研究活动,特别是在观察物理实验、猜想与假设、解释与结论等环节中。学生是否具有研究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是否正确,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科学研究活动的进行。正确、清晰的知识可以促进新知识的理解。一些传统的好方法,例如学案式教学模式是夯实基础的行之有效的好的教学方法。我们要注意继承和发扬。
2.不能处理好研究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的关系
有些人一谈到改革,就会彻底否定以前的东西,不能辩证地看待传统教学方法。倡导以研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不是不要其他的学习方式,而是旨在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当前要尽可能从接受学习中挖掘研究的因素,尽量利用传统的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研究。要把科学研究和其它的学习方式结合好,注意研究性教学的适宜和适时性。
物理新课程改革为我们广大的物理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研究和探索空间,显而易见,这种研究和探索是艰难的。但是无论什么原因,即使是因为有着无法摆脱的应试压力,也不应该成为我们忽视学生独立思考精神、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理由。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物理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