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作文教学比喻修辞方法浅谈
作者: 陈孝现摘要:比喻,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一直被认为是语言和想像的基础,它可以传达细微复杂的见解,甚至可以传达一种理论。对比喻的再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比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可以让学生的作文中闪烁比喻的灿烂之花,散发出沁人的芬芳。
关键词:比喻;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045-001
作文中,如能恰当使用一些精彩的“比喻”,无疑会为文章增色不少。“现代理论已很少再把修辞手法和比喻区别开来”,并认为“比喻一直被认为是语言和想像的基础,……可以传达细微复杂的见解,甚至可以传达一种理论,所以它最有理由成为修辞手段。”
一、对比喻的再认识
何谓“比喻”?“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其功能有三:首先,“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如:“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帮助人深入理解,“也使语言形象化”。如:“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再次,比喻句“A像(是)B”的基本结构能直接反映出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从而使“比喻”在语言运用和作文训练中成为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力工具。它能够直接透射出学生的想像力、情感力、感悟力、审美力等。如果学生的作文里出现了“请让我摘取白云一朵”、“如烟的往事”、“多像高洁的秋菊、多像淡雅的兰花”、“岁月匆匆,像滚滚的流水永不止息。从中随手采摘几朵花絮,仍觉得温馨可爱”之类的妙句,在我们深感由衷的喜悦和欣慰时,不也同样让我们有唇齿留香之感吗?
二、培养学生运用比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中学生的作文园地应是一块姹紫嫣红的园圃,如何才能让“比喻”之花绽放在这片园圃呢?
1.精讲多练。强化“比喻”教学的实践环节
苏教版教材里有关修辞手法的内容零散无序,主要修辞的训练星星点点地安排在课后思考练习中,没有专门介绍。教编者的这种态度,使老师和学生都怠慢了修辞的实际运用,使语文教学失落了古代中国文学“风骚”之“比”的优秀传统。
修辞手法的教学与其它方面一样,重讲轻练。教师对学生在语言的实践方面的训练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体投入的热情,使主体的感官处于深度的抑制状态,也使学生在学无所用之际怀疑学习内容的价值。天长日久,学生终于失去了学习比喻、使用比喻的兴趣。
中学语文比喻教学的实践环节和训练的形式单调,缺少变化。就比喻来说,题型常有以下几种:①画线句(多含比喻)在描写上很有特点,试作赏析。②仿写比喻句等。两种题型对学生来说都不容易。问题的设置缺少变化,怎能提起学生使用“比喻”的兴趣,怎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师应强化“比喻”教学的实践环节,使中国文学的优秀传统回归复位。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应改变以往的训练方式,多采用主观表达的方式。如:①以“时间”或书籍为本体,造几个意义相关的比喻句,表明你对“时间”的态度或对书籍的认识;②对你熟悉的人(或景)进行一段200字左右的肖像(或景物)描写,要求使用2-3个比喻句。通过以上题型或方式对“比喻”进行的语言实际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为组成篇章打下基础,使他们能够写出语言优美的文章,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2.强化课外阅读。丰富“比喻”的生活之源
中国的诗歌有“比”的传统,“比喻”的使用可谓新颖巧妙。“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人鲜明的视觉感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蕴含着送别的深厚情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人在融融暖意中感到雪的皎洁、明丽和飞动;“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国心”以物喻人,使羁旅之悲,思乡之情氤氲;“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对人生乐观的感悟等。这些“比喻”句之所以传颂不衰,一在于其新颖独特的艺术性,更因为它们是作者“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凝聚着作者的爱憎、情感和感悟的原故。他们对生活有深刻的理解和真切的感受,因而能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信手拈来以为“比”而产生了恒久的打动人心的艺术力量。但是,我们的学生毕竟阅历单薄,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间接社会经验,通过阅读学习典范的“比喻”,从而丰富他们“比喻”的生活之源。如果学生的思维里有了“比喻”的“源头活水”,他们那池作文的“半亩方塘”一定会映射出极富想象和创造力的“比喻”的“天光云影”。
当然,过分地堆砌“比喻”就会给人哗众取宠之感。技巧和形式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正如老舍先生指出:作家在选用语言时应特别注意“如此人物,如此情节,如此地点,如此时机,应该说什么,应该怎样说”,文章中“比喻”的应用也同样应注意语境,注意技巧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这样,学生的作文中定会闪烁比喻的灿烂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