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上有效开展分组合作
作者: 朱勇摘要:分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科学的分组教学可以扩大教学信息交流的质量和数量,使教学能够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兴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分组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075-001
提高分组教学的有效性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个值得广大教师好好研究的课题。然而,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信息技术课堂,过多地应用分组合作学习,过分追求分组合作形式而忽略分组合作效果,缺少充分的前期设计和准备,对分组合作学习的原理、方法、基本要素和操作步骤缺乏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使分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有名无实”,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其作用,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合合作学习
尽管分组合作学习对促进学生的学业学习和社会性发展有明显的优势,但并不是所有课堂、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开展合作学习。由于设计与操作合作学习的复杂性,在使用时首先要针对学科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时机,充分考虑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不要滥用。
二、分组合作教学中常见问题
1.软硬件方面
1.1传统机房的布局不利于分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传统机房的电脑摆放一般都是“秧田式”,这种机房的优点在于空间利用率高,方便教师对学习情况的整体掌控。但这种机房不适合分组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小组的划分很难实现,组内交流、组间交流更无从谈起。要开展分组教学,必须找到一种更适合的机房布局模式。
1.2师生比例不当影响教学评价。
笔者所在的学校专任信息技术教师只有2人。近几年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学校的平行班级已经达到7个,而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却没有随之增加。每周是一课时,除了课堂时间,教师和学生很难有交流机会。这就导致了信息技术教师不熟悉,甚至根本不认识自己的学生,直接影响到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也影响了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1.3常见网络教学软件不能有效应用于分组教学。
目前中学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软件主要有苏亚星、深蓝易思、极域等。这些平台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常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软件进行广播教学、作业收发及在线考试等操作。但由于设计上的不足,常见教学软件对分组教学支持不够,对于分组教学中的分组、合作及教学评价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法。
2.实施过程方面
2.1分组随意。课堂上,老师一般指定位置相邻的4-6个学生作为一组,或者是顺向一排学生作为一组,分组比较随意。究其原因是,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教很多班级,对于学习不能很深入的了解。这样分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就大打折扣。
2.2浅尝辄止。教师布置一个自主学习的内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两三分钟后锁定学生屏幕,同时布置了第二个内容,接着是第三个,让学生应接不暇。原因是任务分解过细,不能够深刻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这样的合作学习,多数学生得不到锻炼,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通过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也就无法达到。
2.3袖手旁观。布置完合作学习的任务后,有的教师忙于熟悉自己的教学设计,或者在一旁等待,或者象征性地到学生中巡视等等。这种没有规则的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嘈杂而无序。
2.4有始无终。分组讨论与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有些教师便匆匆进入新的教学环节,既没有让学生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也没有对学生活动及时总结反馈。在后面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脑海里仍然在想着合作结果及争辩的有关问题,陷在自己的思维中,弱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如何做到合理分组有效合作
1.组建分组学习专用机房,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物理环境支持。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建立由六边形电脑桌组成的小组合作学习专用机房。这种特殊的机房不仅让分组教学轻松实现,还能够激发学生潜意识里的合作意愿,增强合作精神。分组学习的目的性也变得更加明确,合作学习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
2.科学分组。在三年级学生刚上信息技术课可以让学生以6人为一个小组自由组合。从组合情况来看,学生一般是强强组合、男男组合、女女组合、动动组合、静静组合的方式。这是对学生基本学习状况的摸底,为下一步科学组建小组奠定基础。在有了一定分组合作学生基础之后,以学生自由组合为参考,每小组设定为6人。每组中的每名成员根据不同的层次进行编号,比如:把两个能力较强的都编为1号;两个能力中等的都编为2号;能力稍差的两人都编为3号。一个层次编两名成员,主要便于问题讨论、商量,避免“一言堂”现象。“组内异质”即是将有各种特长的学生放到一个组内,为小组成员内部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和最佳组合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即是争取小组间的距离为最小,做到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差无几,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平等竞争打下基础。还要有目的地培养小组长,保证课堂活力有序,注重培养组长的管理、组织能力,有效地发挥组长协调、分工、督促的作用,使每一个小组具有统一的管理模式。
3.注重教学内容设计,关注合作过程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条件。分组教学活动能否取得成功由很多因素决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任务的设计,特别是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首先任务应紧扣教学目标要求,并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其次任务应尽可能地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问题,只有充分体现出任务的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探讨的热情;此外任务设计还应考虑给学生提供可选择的机会,如任务中充当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个别任务、选择完成任务的不同方法等,自主选择的学习往往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4.及时评价,实时反馈,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科学的评价是分组合作教学成功与否的保障。在分组合作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学生自评、组内评价、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学生通过自我评价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提高学生的自我品质。组内评价培养了学生对人、对事物客观公正、善待他人进步的精神,同伴的评价犹如润滑剂,能使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当中不断反省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通过组间评价,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荣誉感,并进一步提升自我分析能力。各种评价方式的灵活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