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让数学课堂“靓”起来
作者: 吴琴芳摘要:电脑多媒体采用文字、声音、色彩、动画、图形等传递信息,能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充分调动起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思考问题的热情,拓宽学生的思路。
关键词:多媒体;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094-001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将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可使数学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地“靓”起来。
一、激发兴趣,提高参与度
《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下,信息的呈现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面对众多的信息,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用如下动画导入:绿草如茵的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数比赛。狮子伯伯当裁判,小猴、公鸡、小狗、小兔依次围在狮子身边。裁判宣布比赛规则:“从小猴数起,小猴、公鸡、小狗、小兔分别数1、2、3、4,再循环继续从小猴数起,数5、6、7、8,这样连续不断地数下去,每个数字对应一只小动物。比赛时,我报一个数。这个数该是谁,谁马上回答‘是我’。”比赛开始,只听裁判刚报出19,小狗马上接口:“是我。”“25”,小猴又及时响应“我”。“34”,公鸡喊起来“是我”。每一次回答都那么干脆、敏捷,而且都得到了裁判的充分肯定。小动物们的反应如此之快简直令小朋友们惊呆了:“它们真聪明啊!”“它们是怎样很快作出判断的呢?”孩子们迫切想知道答案,这时教师适时告诉学生:“学了今天这课的本领后,你们就知道为什么了。”不到2分钟的动画,将孩子们的求知欲完全调动了起来,新知的学习成了孩子们内心的需要。
二、化静为动,抽象变具体
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时,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可以形象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通过观察比较,探究知识,把握本质。
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要使学生抽象地理解1时=60分是比较困难的。为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演示同一时间内分针和时针的走动情况,通过闪烁分针所走路程和时针所走路程的起点和终点,使学生直观地看出:分针走一圈,时针刚好走了一大格。从而使学生在直观感知中推导出结论。
三、联系生活,复杂问题简单化
《新课标》中也指出:数学要尽可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生活情境和已有经验是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凭借,是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前提。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难点,运用多媒体可为教学难点的突破开辟道路。如“相遇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相当难度的一类题。既要学生掌握相遇、同时、相向的特点,又要理解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还要会应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题。在以往的教学中受教学手段的限制和学生年龄特点的制约,学生掌握起来总有一定困难。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为学生创设视听情境,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生活的场景、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使学生正确而科学地理解了“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了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验了知识的生成,顺利完成了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认知过程,大大降低了传统手段靠单一讲解带来的理解上的难度。
四、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利用多媒体编写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变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练习的主动性。
口算练习是绝大多数数学课必备的组成部分,利用电脑中的随机函数编写算式,可以根据要求无限量地供应题目,并判断你输入答案的正误,还可以设定答题时间,超过答题时间,电脑自动告诉你答案,让学生与电脑比速度。如学习“8加几”后,可设计这样的练习:屏幕显示类似花心的图案,上面写有一些8加几的题。老师告诉学生,算对一题,花瓣就开一片,当把所有题都算正确了,知识之花也就全开放了。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朋友,有意注意时间短,枯燥单调的练习往往会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而这样的练习,寓学习于游戏之中,新颖独特,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想练、爱练、乐练。
五、相互渗透,进行思想教育
多媒体教学以近乎无限的网上资源,为思想教育提供了广袤的空间。首先注意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内容,如:加与减、乘与除、精确与近似等,它们本身体现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其次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材料,如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推算成就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来显示,还有数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也可以利用媒体技术渗入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结合实际设计习题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
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可给学生展示用Flash制作的课件,模拟航天英雄杨利伟驾驭“神舟”5号飞船从腾空起飞向太空,到变轨后进入预定圆形轨道,这时画面闪烁着飞船离地球的距离343千米(半径),让学生求飞船绕行地球一周的长度是多少千米?再求飞船共绕行地球14周的千米数。这样,既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又能激起他们从小对航天科学的热爱之情,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