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学实施科学探究的前景与反思
作者: 杜炘 文丰玉 王善摘要:本文以抽样的方式对四川省部分小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四川省当前小学实施科学探究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从而给出了更好实施科学教育的策略与方法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科学探究;前景;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8-001
义务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重视他们亲身体验的探究过程,注重对他们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素质的培养。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首先要提供探究的客观条件,摸清当前小学实施科学探究的现状是确立科学教育要求和确立培养方案的关键前提。因此,我们经过精心准备,从2005年开始连续几年对四川省部分小学做了关于科学探究的相关方面的问卷调查。
问卷采取问答式,在下面的结果分析中,限于篇幅,我们仅对各类问卷中比较典型或比较严重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学习方面
问题一:在科学学习中你最喜欢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1.听课;2.做实验;3.自己看书;4.通过互联网学习;5.自己探究。同一学习方法在不同的小学没有明显的差异,而且学生最喜爱的是做实验,最高达到72.0%,平均也达到了45.0%。同时以上这些学习方法都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受试学生所选择的学习方式也正符合新课程理念:提倡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问题二:在做科学实验时,你最喜欢哪种类型?
1.教科书上的学生实验;2.兴趣小实验;3.自己设计的实验;4.老师演示的实验。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喜欢的科学实验是“兴趣小实验”,达到了40.7%;最低的是“教师演示的实验”,仅占9.5%;“教科书上的学生实验”为13.5%;“自己设计的实验”为36.3%。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所提出的科学实验问题必须是一个需要学生进行解释并能够为学生所解释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必须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再者,现在的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了,教师不再是权威、包办者,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是科学实验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教师应根据循序渐进与分层递进的原则,更新教学观念,充分信任学生,创造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和独立学习。
问题三:你认为最理想的科学探究的形式是什么样子?
1.实验;2.调查;3.访问;4.多种形式相结合。选择“实验”的为39.2%,“多种形式相结合”的52.9%,这说明大部分的受试者对科学探究的认识比较全面,但也还有小部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科学探究活动不求统一的模式,应根据具体的探究活动和对学生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因为不同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对学生的能力发展各有侧重,鼓励学生经历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最终才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问题四:进行科学探究时,你喜欢下面的哪种形式的主题?
1.主题贴近生活,通过自己一番努力,能基本完成任务;2.主题新颖,有求知欲望,能产生兴趣的;3.具有挑战性,但并不太难,通过自己的一番努力,能解决的;4.任何形式的都不喜欢。
这题反映的是怎样的探究主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结果显示:1、2、3所代表的选项类型学生都喜欢,其比例分别为22.4%、49.9%、29.2%,仅0.9%的学生“任何形式的都不喜欢”。这就充分说明了当设计的科学探究主题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心理发展特点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并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质的提高时,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培养科学情感,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同时,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也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再者,应给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提供足够的支持条件,没有充足的材料,在较短的时间内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是比较困难的。
二、社会方面
问题:在进行课外活动时,你得到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了吗?
1.得到了;2.没有。回答“得到了”占41.6%,58.4%的回答是“没有”。这就说明我们的科学教学方式还没有充分地被全体公民所接纳,没有得到社会足够的关心与支持。出现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因为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这需要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的各界人士、学校领导及全体老师、学生齐心协力,提高教育质量,发挥教育对生活、生产的积极推动作用,确保教育改革朝着成功的方向发展;同时我们要大力做好宣传工作,使家长、社会都能理解教育方式改革是正确的,都致力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素质。
三、反思
1.本次调查研究结果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当代科学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根据教学需要灵活指导学生学习,还要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活动,以研究促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调查过程中,受调查者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态度严肃、认真,说明学生们关心、支持教育改革,要求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同时希望通过自主学习能解决学习、生活问题,发展个性特长,形成科学思想。
3.教育改革的主旨一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好的,但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不断地深入,不断地改进。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社会支持不够,评价机制未彻底改革,学生对教学要求差异大等一系列问题,这就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面对困难,认真研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做—个教育的组织者、合作者、研究者。
参考文献:
[1]王丽.对“科学探究”的一点认识[J].学科教育探索,2003,11
[2]姚叶青.对“科学探究”几点思考[J].江西教育,2004年第15、16期
[3]史朝,孙宏安.科学教育论[M],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1992年6月,第3页
[4](台)李建兴等著.明日科学教育[M].幼师文化事业出版社,1985年版,第22-23页
[5]常汝吉.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6]常汝吉.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